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草芥称王 > 第110章 他的心炸了(第4页)

第110章 他的心炸了(第4页)

翌年春,一名流浪少年途经终南山,饥寒交迫晕倒在路边。陈九娘将他救起,发现其怀中竟藏着半枚破损晶片,读取后显示一段模糊影像??一个小女孩站在火场外,手里攥着一只铃铛,哭喊着“哥哥”二字。

少年醒来后,第一句话是:“我做了个梦,有个穿黑衣的男人对我说??去找于睿,告诉他,南方有钟在响。”

于睿闻讯赶来,盯着少年看了许久,忽然颤抖着伸出手,轻轻摸了摸他的头。

当晚,无纹钟破例响了第八声。

清越悠远,穿云裂雾。

山脚村民皆闻之,抬头相望。

盲眼老妪拄杖立于村口,泪流满面:“我又听见了……两个声音。一个说‘别怕’,一个说‘我在’。”

十年后,江湖传言:南方深山出现一座移动钟楼,由一名哑者与一名盲女同行护送。每逢月圆,钟声必响,唤醒沉睡者。有人称其为“草芥行宫”,有人说那是“人间王驾”。

而于睿的名字,早已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每当有人问起何为真实,孩子们总会背诵那首传唱百年的童谣:

>“草芥生,钟声响,

>双王立,梦归乡。

>不拜天,不敬神,

>记得疼,才是人。”

春去秋来,终南山的雪融了又落。那口无纹钟依旧每日七声,不疾不徐,仿佛在等待什么。于睿已习惯用笔墨与人交流,他的字迹清瘦有力,一如他未曾弯曲的脊梁。陈九娘每日为他研墨,偶尔会指着远处山道问:“你说,下一个来的人,会不会也是被钟声引来的?”

于睿只是微笑,提笔写下:“钟声从不召唤陌生人,它只唤回迷路的孩子。”

这一年冬天,南方战乱再起。朝廷征召旧部平叛,赵五应召出征,临行前来看望于睿。他已不再佩刀,只带一壶浊酒,坐在院中与于睿对饮。

“你知道吗?”赵五望着飘雪,“民间都在传,说当年北境钟响,是天意要变。如今南方钟动,怕是又要翻天覆地。”

于睿提笔写道:“钟声本无善恶,人心才有。”

赵五大笑,饮尽杯中酒:“你说得对。可人心最难测,就像当年谁能想到,一个烧火的小厮,竟能撬动整个天下?”

他走后不久,又有消息传来:南方深山之中,确有一座移动钟楼出现,形制与禁音谷遗址极为相似。护钟之人一盲一哑,却能令疯癫者清醒,失忆者流泪。地方官府欲捉拿问罪,可每至深夜,钟声一响,官兵便集体昏睡,醒后只记得幼时母亲唤乳名之声。

于睿得知此事,默默取出那枚玉佩,置于掌心。玉佩温润如初,偶有微光流转,似在回应远方的呼唤。

又过数月,春雷初动,山花将绽。一日清晨,陈九娘推开柴门,见门外积雪上躺着一个襁褓,里面是个女婴,面色青紫,气息微弱。她急忙抱入屋中施救,却发现婴儿脖颈处挂着一枚铜铃,铃身刻着极小的符文,与当年裴元启所跪之钟上的纹路完全一致。

于睿见到铃铛,神色剧变,立即提笔疾书:“这不是普通弃婴,她是‘音种’??千面门用来传递记忆的活体容器。她听过完整的九声钟响,哪怕尚未觉醒。”

陈九娘惊问:“那她会带来什么?”

于睿久久不语,最终写道:“可能是灾祸,也可能是希望。但她既然来了,就是命运的选择。”

他们收养了女婴,取名“铃儿”。她天生不能言语,却对钟声异常敏感,每逢月圆,便会爬到院中石阶上,对着无纹钟轻轻摇动手中的铃铛。铃声虽小,却总能引发远处山林回响,仿佛群山也在应和。

三年过去,铃儿五岁,已能用画表达心意。她常画一座悬于悬崖之上的钟楼,楼中有两人并肩而立,一人持钟,一人执槌。于睿每每看到此画,都会陷入沉思。

直到某个暴雨之夜,雷电交加,无纹钟突然自行震动,发出一声闷响。铃儿从梦中惊醒,赤脚跑出屋外,站在雨中仰头嘶吼,虽无声,却见唇形分明吐出三个字:

**“他来了。”**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南方边境,一座荒废多年的古庙地基突然塌陷,露出地下密室。当地农夫挖出一口锈迹斑斑的铜钟,钟内竟蜷缩着一人??身形瘦削,披着残破黑袍,面容被面具遮盖,唯有一只眼睛露出,瞳孔呈诡异的金色。

那人苏醒后的第一句话,是对围观百姓说的:

“告诉于睿,第九声不是终点,是序曲。我等了百年,只为这一刻。”

消息传至终南山时,已是深秋。落叶纷飞,钟声依旧七声,不多不少。

于睿听完陈九娘的转述,缓缓起身,走到院中。他抬头望天,乌云密布,不见星辰。然后,他弯腰拾起一根枯枝,在泥地上一笔一划写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