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营地当晚,林远做出决定:不追查扎西下落,不发布通缉令,也不调动大军围剿。
相反,他命令“根脉”
系统公开释放一段新代码??基于父亲遗留的日志重构的“钟楼校正协议”
,可用于检测任何设备是否存在时间偏移。
同时,在《春信》广播节目中加入一句新增提示:
>“如果你家里的钟,比手机慢了整整七秒,请拍下它的背面,寄给我们。
也许,它也曾听过不一样的时间。”
三天后,第一封回应到来。
浙江宁波,一位修钟匠寄来一只老式挂钟的拆解照片。
在其机械心脏部位,嵌着一枚指甲盖大小的黑色芯片,经鉴定,属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苏联产干扰模块。
又过了五天,广东东莞一家电子厂工人举报,公司批量生产的智能插座内置时钟存在固定延迟,模式与“钟楼校正协议”
预警完全吻合。
全球范围内的自查由此展开。
一个月内,共查获涉嫌时间篡改装置**两千三百余件**,涉及家电、通信、交通等多个领域。
幕后供应链直指一家注册于开曼群岛的跨国科技公司,其CEO曾在九十年代担任某国际标准化组织时间委员会顾问。
而在这一切背后,最令人震撼的发现来自临江市。
市政施工队在重建老城区排水系统时,于钟楼地基下方十五米处,挖出一座密封铁箱。
箱内存放着三样东西:
一本完整的林建国日记;
一台仍在运行的原子钟原型机;
以及一张泛黄的蓝图,标题为:
>**“信使之网”
永续协议v0。1**
>设计者:林建国、周德海、汪振国
>备注:当官方系统崩塌时,由民间自发维护的替代方案
林远捧着那本日记,指尖颤抖。
最后一页写着:
>“我把一切都藏好了。
>只希望有一天,我的儿子能亲手打开它。
>不是为了复仇,
>是为了证明??
>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白活。”
窗外,钟楼再次敲响。
铛??铛??铛??
七声过后,世界寂静。
然后,远方传来第一声回应。
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
如同涟漪扩散,穿越山河,落入无数未曾熄灭的耳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