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炽年长明 > 故地重游(第2页)

故地重游(第2页)

“我想……”黎予顿了顿,目光望向远处模糊的城市轮廓,声音轻了下来,“回我小时候住的地方看看。”

黄鑫在电话那头明显愣了一下,带着难以置信的嘀咕:

“啊?那儿……居然还没拆吗?”在她的认知里,那种老旧的片区早就该在城市发展的洪流中消失了。

“去看看,不就知道了。”黎予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非去不可的坚定。

……

源江县确实今非昔比了。

依托旁边那座新建的、据说在全国都排得上号的大型水电站,河道被拓宽,两岸也做了景观绿化,比起前两年的荒凉,景色算是好了不少。

更重要的是带来的经济效益,街上车流明显增多,甚至能看到一些挂着外地牌照的旅游房车和带着相机、说着不同口音的游客。

这座偏远的贫困小山城,正笨拙而又努力地,试图朝着“江滨旅游小城”的方向发展。

当然,这种改变并非一蹴而就。当黎予和黄鑫辗转找到她记忆中的那个“家”时,看到的只是一扇被粗糙水泥彻底封死的大门。

门后的景象早已看不见,只能从周围那几棵愈发高大的老树,依稀辨认出当年的方位。

“看吧,我都跟你说了,这块地方早拆了。”黄鑫抱着手臂站在一旁,看着那堵冰冷的水泥墙,语气带着点“果然如此”的意味,但更多的还是对黎予突然执意要来这里的疑惑不解,“你怎么突然想起来这儿看了?怀旧啊?”

黎予没有立刻回答,她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那堵封死的墙上,仿佛能穿透水泥,看到里面——

那栋由老旧职业学校教室改造的三层小楼,斑驳脱落的沙砾墙面,吱呀作响的木制窗户,以及那个连接走廊与天台的、布满铁锈却承载了她无数童年欢乐的小梯子。

她记得一楼那个阴暗潮湿、让她羞于向同学提起的家,记得三楼最左边淳榕家飘出的饭菜香,记得和玩伴们在天台上追逐打闹,踮着脚眺望四周的田野、纵横的灌溉水渠,还有那些芒果树、枇杷树……

果子成熟的季节,便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哪怕只是分到一小块,都能甜上一整天。

那些记忆,鲜明而生动,却都被这堵无情的水泥墙彻底封存,成为了过去式。

她缓缓转过身,拉着黄鑫沿着来时那条充满岁月痕迹的水泥路往回走。午后的阳光将两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我就是觉得,”黎予的声音在寂静的旧街区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怅惘,“这一年,半年……这里的变化,真的好大。”

黄鑫侧头看着她,努力想理解好友此刻的情绪,但显然有些吃力,只能笨拙地附和着:“是啊,发展挺快的。”

黎予继续说道,更像是在梳理自己的思绪:

“你看,我才半年没回来,源江变了这么多。有旅游的人,有房车营地,路上听到的口音天南地北……一切都在变,飞快地变。”

她的脚步慢了下来,目光扫过路边新开的便利店和远处依稀可见的新楼盘,“人也都在改变。”

黄鑫听到这里,立刻用力点头,试图用自己简单直接的方式安慰她:

“那当然!不过不管你多久没回来,变成什么样,我都是你最最最好的朋友啊!别人都变了我们俩也不会变的!”

她的语气笃定而真诚,带着少女时代特有的、认为友谊可以地久天长的信念。

黎予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心里微微一暖,嘴角扯出一个淡淡的、带着些许苦涩的笑容。

怎么会不变呢?她在心里无声地反驳。人都会变的,连自己也不例外。

她想起小时候那个因为家境贫寒、住在这样破旧地方而深感自卑,从不敢对任何人详细提及家庭住址的自己。

那种来自周遭若有若无的冷眼和潜在的嘲讽,曾深深烙印在她的骨子里,塑造了她敏感而倔强的性格。

直到她考出去,见到了梦里才会出现的繁华都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她才恍然觉得,童年时视若深渊的窘迫与环境,原来也不过尔尔。

是视野和经历,改变了她。

那么耿星语呢?她的突然冷淡,她的反复无常,是不是也因为某些她不知道的原因,在某些方面发生了改变?

是不是也像这故地一样,表面被水泥封死,内里却藏着不为人知的动荡与翻覆?

这个联想让她心头一震,仿佛有一道微光,试图穿透连日来的迷茫和委屈。

“走了,”黎予收回飘远的思绪,轻轻拉了拉还在试图证明友谊永恒的黄鑫,语气恢复了几分平时的干脆,“回去吧。”

夕阳将两人的身影拉得更长,投射在这条熟悉又陌生的旧路上。

黎予回头,最后看了一眼那堵水泥墙,心中那份因耿星语而起的不解和郁闷,似乎被冲淡了些许,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复杂的、混合着理解、耐心以及……

一丝重新燃起的、想要探寻真相的决心。如果一切都在变化,那么,她们之间,是否也存在着重新开始、向着更好方向变化的可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