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外门丙字片住所时,秦昭能明显感受到周围目光的变化。
不再是过去那种混杂着怜悯、轻视或纯粹无视的眼神,而是变成了探究、忌惮、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她“剑疯子”的名号显然比她的人更早回到了这里。
住所依旧简陋,但被打扫得很干净。桌上放着一小袋灵米和几张低阶净尘符,显然是王薇在她不在时帮忙照看的。同院的其他弟子见到她,也只是远远点头示意,不敢轻易上前搭话。
秦昭乐得清静。她检查了一下储物戒中的物品:百强奖励的一百下品灵石、丹药、功法玉牌;陈枫给的客卿学徒身份玉牌;以及最重要的——枕边那两件异宝,黑色碎片与镇煞钟。
她的伤势并未完全痊愈,经脉依旧脆弱,修为也跌落到了炼气四层巅峰,距离五层只有一线之隔,但这一线,却因根基的动摇而显得格外坚固。柳如烟叮嘱过,至少三个月内,不可尝试突破,需以温养稳固为主。
不能全力修炼,不代表无事可做。
秦昭首先去了一趟执事堂,凭借客卿学徒玉牌,领取了这个月的十块下品灵石和一瓶基础“养气丹”。随后,她又去了藏经阁。
藏经阁位于青岚宗主峰山腰,气势恢宏,飞檐斗拱,散发着古老而威严的气息。凭借百强奖励的玉牌,秦昭得以进入第一层。
一层空间广阔,玉简林立,分门别类摆放着各种基础功法、法术、杂学笔记。灵气氤氲,不少外门弟子在此安静浏览。
秦昭目标明确。她直接走向了陈列剑法玉简的区域。守擂之战,让她深刻意识到自身攻击手段的单一。基础剑法虽已返璞归真,但面对更复杂的情况和更诡异的法术时,仍显不足。
她仔细浏览着。《清风剑诀》、《叠浪剑法》、《破山剑式》……名目繁多,但大多流于形式,或对灵力属性有特定要求,并不适合她。
直到她在角落一个不起眼的架子上,看到了一枚颜色黯淡、甚至落了些灰尘的黑色玉简。
《守拙剑意札记》。
名字朴实无华,甚至有些土气。秦昭心生好奇,拿起玉简,神识探入。
开篇并无具体剑招,而是一段心法总纲:“夫剑者,凶器也。然驭剑之道,不在其利,而在其心。大巧若拙,重剑无锋。以拙御巧,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
秦昭的心神瞬间被吸引。这札记所述,并非追求招式的繁复与凌厉,而是强调对“剑意”与“势”的领悟,讲究以最简单的动作,发挥最极致的效果,正暗合她返璞归真基础剑法的路子!而且,它对灵力属性几乎没有要求,重在心神与意志的锤炼。
就是它了!
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枚《守拙剑意札记》。登记之时,值守的老年执事瞥了一眼玉简,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却也没说什么。
回到住所,秦昭迫不及待地开始研读这枚札记。
越是深入,越是觉得其博大精深。它不像功法,更像是一位前辈剑修的心得体悟,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拙”、“静”、“势”的理解。其中提到了一种独特的“养剑”法门,并非温养实体剑器,而是以自身灵力、心神,于丹田气海之内,观想、凝聚一缕“剑意”种子,日日锤炼,使其不断壮大、精纯。
这法门,正适合她现在无法动用太多灵力,却需要稳固心神、锤炼意志的状态。
同时,她也没有放下对玄玑道人阵道传承的研习。结合《五行杂论》,她对五行灵气在阵法中的流转、生克、变化有了更深的体会。虽然受限于修为和材料,无法布置更复杂的阵法,但理论上的积累却在飞速提升。
那枚黑色碎片和镇煞钟,她每日都会花费固定时间,以自身微弱的灵力缓缓沟通、温养。尤其是在运转《守拙剑意札记》的养剑法门时,她隐隐感觉,那枚黑色碎片似乎对那虚无缥缈的“剑意”有着某种奇特的吸引力,而镇煞钟的镇煞气息,则能帮助她更好地凝神静气,排除杂念。
日子,就在这种规律而充实的“潜修”中悄然流逝。
每日寅时起身,于庭院中迎着初升的朝阳,进行最基础的体能锻炼和缓慢的挥剑——并非为了练招,而是为了感受剑的重量,感受肌肉的牵动,感受那“拙”的韵律。随后便是打坐,运转基础炼气诀,以水磨工夫温养经脉,同时于丹田内观想、凝聚那缕微弱却坚韧的“剑意”种子。
午后研读阵法与五行典籍,傍晚则用来沟通温养两件异宝,并练习那些无需太多灵力驱动的低阶法术,如操控金针、凝聚水珠、催生嫩芽等,力求在微操上做到极致。
她没有再接取宗门任务,客卿学徒的月例和之前的一些积蓄,足以支撑她这段低调的潜修期。
偶尔,王富貴会来找她,分享些外门的趣闻和排名战的消息。从他那裡,秦昭得知赵烈在排名战中表现出色,已闯入前五十。而之前与她有过节的某些人,似乎也暂时偃旗息鼓,不知是在积蓄力量还是另有打算。
秦昭对此并不在意。她的目光,早已超越了外门这些小打小闹的纷争。
两个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