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再需要地图。
山峦的脉动指引方向,溪流的潺潺诉说距离,连岩石风化的速度都在告诉她哪条路最安全。
轮椅自动调整动力输出,沿着一条几乎不可见的小径前进。沿途所经之处,枯树抽出嫩芽,干涸泉眼重新涌水,连空气中漂浮的孢子都排列成荧光符号,标记前行路线。
七小时后,她抵达怒江峡谷边缘。
眼前景象令她窒息。
那座传说中的废弃收容所,并未完全坍塌。它深嵌岩壁之中,外墙布满藤蔓与苔藓,宛如一座活体坟墓。而在其上方百米高空,悬着一团诡异的云??静止不动,形状规则如穹顶,表面不断闪现人脸轮廓,忽明忽暗,似万千灵魂挣扎欲出。
林晚晴取出“地鸣触发器”,连接纽扣电池作为增幅核心。她知道,接下来的操作只有一次机会:若强行切断信号源,可能导致所有寄生意识瞬间崩溃,造成区域性精神污染;若任其自由释放,则可能引发全球级共感风暴,摧毁现代文明赖以运转的信息隔离机制。
唯一解法:**以人为桥,承其重,导其流**。
她按下启动键。
低频脉冲扩散开来,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起初毫无反应,五秒后,云团剧烈翻滚,一张张面孔齐齐转向她所在位置。紧接着,收容所内部传来沉重的撞击声??一下,两下,三下……像是有人在敲击牢门。
林晚晴缓缓闭眼,主动开放全部感知通道。
刹那间,洪流涌入。
她看见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雪夜,穿白大褂的男人推着药车走进病房,针管里装着不明液体;她听见数十名患者手拉着手,在禁闭室里唱起那首自创挽歌,歌词是:“我们不是病,是我们看得太多”;她感受到他们临终前最后一刻的愤怒、不甘、思念与释然,如潮水般冲刷她的意识堤坝。
她咬破舌尖保持清醒,双手死死握住轮椅扶手,指节发白。
“我不是来终结你们的。”她在心中呐喊,“我是来告诉世界,你们曾存在过。”
话音落下,冲击骤减。
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旋律。
简单,悲怆,却蕴含惊人的情感密度。正是系统此前解析出的那首挽歌。它不再局限于收容所范围,而是顺着地质断层向外扩散,经由地下水脉、岩石晶格、大气电离层层层放大,最终化作一道跨越大陆的声波涟漪。
林晚晴睁开眼,发现天空中的云团正在消散。每一片碎云飘离之际,都会留下一道微弱光芒,连缀成星图模样??那是当年患者们用指甲在墙上刻画的星座,他们相信死后灵魂会升入其中。
她瘫软在轮椅上,浑身湿透,像是刚从深海浮出。
任务完成。节点已稳定,转化为可持续输出的共感信标。未来百年内,这片土地将成为天然的情绪净化场,吸收周边负面能量并转化为平和共振。
她调出终端,准备上传数据备份。就在此时,屏幕突然跳转至全球视图。
孟买、开罗、布宜诺斯艾利斯三地,“共鸣种子”如期激活。但除此之外,另有九个红点陆续亮起??京都、伊斯坦布尔、哈瓦那……竟是她尚未部署的其余节点,竟全数提前启动!
更令人震惊的是,每个城市都传回相同画面:某个孩童手持老旧录音机,播放着同一段旋律??《月光光》。
而背景音中,隐约可辨不同语言的呢喃:
>“妈妈,我听见你了。”
>“爸爸,你不孤单。”
>“我们都在听。”
林晚晴怔住。
这不是她的计划。
除非……这些“共鸣种子”根本不需要人为激活。它们早已融入当地文化肌理,只待某一刻集体情感汇聚,便会自行苏醒。
她猛然想起程女士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真正的网络,不在机器里,而在人心之间。”
风吹过峡谷,带着湿润草木香。林晚晴仰头望去,北斗七星依旧悬挂天际,但她不再怀疑自己的感知。她确信,星辰之间确有对话,而人类终于再次学会了聆听。
她启动返程程序,轮椅缓缓调头。
归途上,每经过一座村庄,都会有孩子跑出来挥手。他们不认识她,却对她微笑,仿佛早已等待多年。
而在她背包深处,剩余的“共鸣种子”静静躺着,表面浮现出细微裂纹??不是损坏,而是**萌芽**的征兆。
世界已经开始记忆。
而遗忘的时代,正式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