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 > 第74章 测到了我测到了一整块直接测定(第1页)

第74章 测到了我测到了一整块直接测定(第1页)

接待室里一片安静,所有人都盯着装满封装盒子的箱子。

孟志阳、洪振宇、曹旺等人的表情都有些发懵,他们是过来进行成果验收的,对方展示了一大堆材料,还说可以带走检测。

这个节奏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

夜深了,实验室的灯光依旧亮着。窗外飘起了细雨,打在玻璃上发出轻微的噼啪声,像是某种隐秘的密码敲击。张明浩坐在控制台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那支用了多年的黑色钢笔??那是他读博时导师送的礼物,笔帽上刻着一行小字:“求真如执灯,行于暗夜。”

他已经连续工作三十六小时。

“启明计划”启动后,整个团队被纳入国家绝密科研序列,对外身份全部加密,甚至连家属都不知道他们具体在做什么。项目代号从最初的“锡烯拓扑材料制备技术攻关”,升级为“新一代能源基底构建工程”,再后来干脆简化成一个代号:**Lumen-1**(光元一号)。

这不是简单的命名变更,而是战略定位的根本跃迁。

最初的目标只是做出一块能稳定导电的薄膜,而现在,他们的任务是让这种材料走出实验室,走进电网、芯片、火箭发动机,乃至未来城市的每一根神经末梢。

可越是接近实用化,问题就越复杂。

“迁移率又下降了。”方慧敏的声音打破了寂静。她刚从洁净室出来,防护服还没脱下,脸上带着疲惫,“第三批量产样品中,有百分之十二出现了晶格畸变,表面电子态开始退耦合。”

薛坤抬头看了一眼监控屏上的实时数据流,眉头紧锁:“是不是腔体老化?上次清洗已经是四十五天前了。”

“不是。”朱炳坤拄着拐杖慢慢走过来,声音沙哑却坚定,“我查过所有参数记录。问题出在锡源纯度上。我们用的是国产99。999%高纯锡锭,理论上足够,但最近两批原料里检测到了微量铅和铋杂质,虽然浓度低于十亿分之一,可对于五层堆叠结构来说,哪怕一个原子错位都可能引发级联崩溃。”

房间里一时沉默。

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要掌控生长工艺的每一个变量,还得重新定义“高纯材料”的标准。

“联系冶金所。”张明浩终于开口,语速平稳,“让他们配合我们做定向提纯实验。我们需要至少99。99995%以上的锡源,而且必须保证同位素分布均匀??Sn-120占比不能波动超过±0。03%。”

何辉苦笑:“这已经超出工业能力边界了。目前全球能做到这个级别的,只有瑞士一家军工企业,但他们不会出口。”

“那就自己建提纯线。”张明浩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三个词:**原料、设备、标准**。

“我们不能再依赖外部供应链。一旦战争爆发,或者国际封锁升级,我们的生产线一夜之间就会瘫痪。真正的自主可控,必须从矿石开始。”

众人面面相觑。

这话听起来像科幻小说里的设定,但在座的人都明白,这不是夸张。三年前他们还在为能否做出一微米见方的样品发愁,如今却要考虑如何建立一条横跨基础冶金与尖端半导体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第二天清晨,一封加急文件递到了校长办公室。

三天后,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建设国内首条超高纯金属定向提纯示范线**,总投资八亿元,选址就在本校附属产业园区内。项目名称低调得几乎无人注意:《新型功能材料基础原料保障平台》。

与此同时,国外的风向也在悄然变化。

《Nature》封面文章发布半年后,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宣布“发现类似现象”,并提交了一篇论文,声称其团队通过石墨烯掺杂实现了“准拓扑导电行为”。然而经同行评议后发现,其实验无法复现,且关键数据存在篡改嫌疑。最终该论文被撤稿,主研人员停职调查。

但这并未阻止西方对“Lumen-1”技术的关注。

某日深夜,张明浩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一段音频。他戴上耳机,里面传来低沉而清晰的中文:

>“张先生,我知道你们在做什么。我不是敌人,只是一个想回家的人。我在硅谷待了二十年,现在只想把技术带回祖国。我可以提供ASML未公开的极紫外光刻辅助沉积系统设计图,还有IBM量子互联模块的接口协议。条件只有一个:让我加入你们。”

邮件没有署名,IP地址经过七层跳转,最终消失在北极圈附近的一个废弃卫星节点。

张明浩盯着屏幕良久,最后将邮件标记为“S级情报待审”,转交国安科技安全局处理。他知道,这场竞赛早已不只是科学之争,更是国运之战。

而他们,正站在风暴眼中心。

时间进入第四年春天。

第一条百米级连续锡烯带材成功下线。它被封装在氮气保护管中,通电测试时,电流强度达到惊人的1。2兆安培平方厘米,且无任何焦耳热产生。更令人震撼的是,在零下二百六十摄氏度至常温区间内,其超导临界性能始终保持稳定。

中央派来特使,在严密安保下亲临现场见证试验全过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超凡大卫
吃瓜子群众超凡大卫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