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天下神藏 > 第五百九十七章 我想见你(第2页)

第五百九十七章 我想见你(第2页)

“我们不是第一个听见它的物种。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

回到青海湖畔,天色渐暗,少年收起琴,准备离开。孩子们依依不舍地围上来,央求他再弹一首。

“明天吧。”他说,“今天的声音已经够多了。”

他转身走向山坡上的小屋??那是当年陈默留下的研究站改建而成,如今成了“回声档案馆”的一部分。墙上挂着世界各地寄来的录音设备:非洲部落的手鼓麦克风、北欧萨米人用驯鹿角制作的拾音器、日本僧侣捐赠的铜钵共振仪……每一件都曾在关键时刻捕捉到无法解释的“心音”。

推门进去时,桌上多了一封信。

信封是手工纸,泛黄,边缘有火烧过的痕迹,像是从某场火灾中抢救出来。上面没有署名,只画着一枚倒悬的钟,下方写着一行小字:

>“当你读到这封信时,我已经不在这个频率上了。”

他心头一震,缓缓拆开。

里面是一张老照片的复印件:二十多年前,林晚舟还在大学任教时,带着学生在实验室做脑波同步实验。照片角落站着一个戴眼镜的男人,神情拘谨,手里拿着记录本??正是年轻时的陈默。

背面写着:

>“她说得对,我们从来不需要改变世界,只需要让世界听见自己。

>我用了二十年逃避这句话,以为沉默就是保护。

>直到昨晚,我在云南边境的小诊所里,听见一个垂死的孩子对我笑,说‘叔叔,谢谢你来看我’。

>那一刻我才明白,真正的勇气,不是说出惊天动地的话,而是愿意听见一个陌生人的痛苦,并让它穿过自己的心脏。

>林晚舟没有消失,她只是变成了风。

>而我,终于学会了呼吸。

>??陈默绝笔”

少年久久伫立,手指抚过那行字迹。窗外,夜风穿过屋檐下的铜铃,发出一声悠长的轻响。

他知道,这不是结束。

这是传递。

***

数日后,一则新闻悄然流传:西藏某偏远寺院发现一块刻有奇异符号的青铜残片,经碳十四测定,距今约三千二百年。符号排列方式与现代音乐五线谱惊人相似,且每一组符号线条粗细变化对应特定振幅。考古学家尝试将其转化为音频,结果播放出一段三分钟的旋律。

旋律简单,近乎童谣,却让所有聆听者产生强烈的情感波动。有人痛哭失声,有人微笑入睡,还有人当场宣布放弃高薪职位,决定返乡照顾年迈父母。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段旋律与“回声库”中编号为E-1987的文件完全一致??那是少年十年前在青海湖录下的一段即兴演奏,灵感源自湖底神庙开启时的金光波动。

也就是说,一首尚未诞生的曲子,早在三千年前就被刻在了青铜上。

科学界陷入争论,宗教界则称之为“预言之声”。唯有桑吉淡淡地说:“也许不是预言,而是循环。有些旋律本就存在于时空褶皱里,只等有人静下来,才能听见。”

***

春天继续蔓延。

亚马逊雨林中,一位老巫医在临终前召集族人,唱起一首从未教过的歌。歌词讲述了一场未来的灾难,以及一个人类集体觉醒的时刻。录音传到外界后,语言学家确认其中包含七种已灭绝方言的词汇,语法结构却完美融合。

北极圈内,因纽特猎人报告说,冰层下的海豹开始主动靠近人类营地,发出规律性的叫声,像是在传递信息。一支科研队冒险录制并分析,发现这些声音竟然能与阿里山谷的风鸣产生谐波共振。

东京街头,一名自闭症少年首次开口说话,第一句话是对母亲说的:“妈妈,我知道你每天晚上都在厨房偷偷哭。”原来,他一直“听”得到,只是无法回应。

巴黎地铁站,那位曾听见父亲遗言的上班族,终于鼓起勇气给estranged的儿子写了一封信。寄出那天,他站在站台,忽然又听到了那个熟悉的声音:“别怕,他会懂的。”

他泪流满面。

***

这一年夏天,少年再次启程。

他背着琴,走过戈壁、草原、雪山、海岛,不再是为了收集声音,而是为了“归还”??将这些年人们上传到“回声库”的私密录音,重新播放给大地听。他在战区废墟中放一段母亲哄孩子的摇篮曲,在核电站遗址奏一曲孩童嬉戏的笑声,在被淹没的村庄旧址吟唱一首无人记得的乡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