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看到这个标题,刚才发言的那些人眉头狠狠一跳。
尤其是宗教局的局长,眉心皱得都能夹子蚊子。
众人心里不约而同地冒出一个难以置信的念头:怎么我们提到什么,这小子就立刻拿出针对性的数据?
这是巧合?
不是,绝对不是!
这小子今天来参加这次会议,必然有所准备,只是很难想象,一个如此年轻的商人,心思竟能缜密到这种程度。
就在众人惊疑不定的目光中,安然已经开始了讲解。
他点开PPT的下一页,不慌不慌地说道:“我选取了两个样本地区进行对比。一个是民俗活动最为频繁的广省某地级市及下辖县域、乡村,另一个是林省同等发展水平的市、县、乡村。对比项是,过去十年内,年人均前往医院的就诊次数。”
“根据图表显示,广省样本区的人均年就诊次数约为2。8次,考虑到本地小型中医馆较多,实际就诊次数会比数据显示更高,但这里我忽略不计了。再看看林省的样本区,年均医院就医次数,仅为1。37次,连广省对比区的一半都不到。”
“如果按照刚才几位领导的说法,彻底根除了所谓迷信思想的我们,应该更相信科学、更愿意去医院看病才对。但为什么,反而民俗活动最为兴盛,按某些人的逻辑,应该更愚昧的广省人,反而去医院看病更为频繁呢?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看出有人要开杠,安然立刻按下了下一页,继续深挖数据。
“接下来的数据,是同省内,城市居民的年均医院就诊次数与农村居民的就诊次数对比。从数据中大家可以清楚看到,城市居民的就医次数差不多是农村居民的2到5倍。”
“这个比例,在广省和我们林省的数据几乎一样,很多农村居民,年均医院就诊次数仅为0。2次。也就是说,他们平均五年才会去一次医院。”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因为农村受教育程度低,更愚昧,恰好说明了迷信对人的就医倾向产生了巨大影响。那么,我们再看这一组数据。”
安然继续翻到下一张PPT,这次聚焦的城市是沪上与深城。
“沪上、深城,是我们国家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的聚集地,按理说,最不应该受迷信思想影响的,就是这些超一线城市的居民。史诗亦是如此,在沪上和深城,人均年就诊次数约为4。47次。远高于之前的两个对比区域。但是。。。。。。”
安然继续翻页,数据列表中赫然出现了两组平均就医次数约定于0。2次的群组,数据特征与东北农村高度相似。
安然没有卖关子,点击鼠标揭晓了答案。
“大家请看,这个同样低就医次数的群体,他们生活在深城,性别不同,学历不同,工作也不同,但唯一相同的是,这些人的年均可支配收入,远远低于1万元。”
顿了顿,安然放出大招,用连续十页PPT数据,展示了全国各地的年均医院就医次数。
从数据图表中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出结论。
安然掷地有声地总结道:“综合以上数据,影响人们就医频率的首要因素,早已不再是思想是否愚昧,而是个人及家庭收入,也就是经济条件。”
“收入水平越高的人,越倾向于跑医院,哪怕是感冒之类的小毛,也会去医院瞧瞧。但低收入群体,哪怕身在城市,受过过高等教育,只要不是病到爬不起来,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硬扛,就比如在沪上、深城工作的应届毕业生群体,他们的年均医院就医次数仅为0。53次,与东北县城居民的就医次数相当。”
“你能说这些大学生愚昧无知不懂科学吗?显然不能。但为什么他们也像村县居民一样不愿意去看病呢?答案显而易见,他们没钱,去不起医院!”
顿了顿,安然开始环视全场,几乎在与每个人对视过后,最终看向了坐在主位上的胡翔。
“话术可以诡辩,立场可以不同,但数据就摆在这里,它是不会骗人的。你们纠结出马仙算不算迷信,跳大神会不会阻碍人们去医院看病,但真正影响老百姓身心健康的关键是这些吗?我们还是先把经济先搞起来吧,别再用封建迷信的镣铐,去捆绑老百姓的手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