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军工科技 > 四千三百五十六章 月壤之光(第1页)

四千三百五十六章 月壤之光(第1页)

月球虹湾着陆区的灰色尘埃在探测器着陆舱周围扬起,像一层细腻的银沙缓缓落定。当航天员王鹏摘下头盔,额前的碎发还沾着月球特有的微小玻璃陨石颗粒时,他的第一句话通过超导量子通信网络传向地球:“这里的阳光比地。。。

夜色如墨,成都地铁示范线的盾构机在地下三十米深处持续掘进,刀盘旋转的轰鸣透过岩层隐隐传来,像是大地的心跳。吴浩站在监控大屏前,凝视着实时传回的施工数据??掘进速度稳定在每小时4。2米,姿态偏差控制在±3毫米以内,远超设计标准。这不仅是一条轨道的延伸,更是一整套智能建造体系的首次集成验证:AI地质预判系统、自适应支护结构、全息三维建模调度平台……每一项技术都凝聚着浩宇科技过去十年的积累。

“隧道掘进顺利,但电力供应出现波动。”林薇快步走来,手中平板显示着变电站的负荷曲线,“西侧临时配电柜连续三次触发过载保护,虽然自动切换了备用线路,但如果频繁跳闸,会影响后续管片拼装节奏。”

吴浩眉头微蹙:“我们不是部署了分布式储能单元吗?为什么还要依赖市政电网?”

“问题就在这里。”林薇调出拓扑图,“原计划是用五组HXN-1原型机组成环网供电,但其中一组在运输途中遭遇山体滑坡,延误了四十八小时。现在只有四台运行,容量刚好卡在临界点上。一旦盾构机进入硬岩段,功率需求激增,现有配置撑不住。”

吴浩沉默片刻,忽然转身走向通讯终端:“接青海基地,我要和王工通话。”

三分钟后,画面亮起,背景是高原风雪中的试验场。“吴总?”王工的声音带着喘息,“您这个时候打来,是不是……出事了?”

“你们那边的HXN-1测试怎么样?”

“最后一轮稳定性试验刚结束,连续满载运行一百二十小时,温升不到两度,完全达标!我们正准备拆解打包发往成都。”

“不用拆了。”吴浩果断道,“我现在授权你,把那台设备直接接入当地电网,做一次真实环境下的并网验证。同时,立刻组织车队,用保温拖车把其余四台全部运往成都,我需要它们明天中午之前抵达施工现场。”

王工一愣:“可是……这还没通过国家电科院认证,擅自并网万一……”

“责任我来担。”吴浩声音不高,却斩钉截铁,“科技的意义不是等所有手续齐全才去改变世界,而是在关键时刻敢于迈出第一步。告诉调度中心,就说浩宇科技愿为此次并网承担全部风险。”

电话挂断后,林薇轻声道:“你不怕出事?”

“怕。”吴浩望着窗外渐亮的天际,“但我更怕因为犹豫,让整个项目停摆。你知道吗?这条地铁线上百个站点的设计都已经同步推进,每延迟一天,就是三百万元的直接损失,还有数万市民未来出行效率的代价。我们不能被流程捆住手脚。”

凌晨五点十七分,青海格尔木变电站传来捷报:HXN-1成功实现无缝并网,输出功率稳定在8兆瓦,谐波畸变率低于0。8%,创下国内新型储能系统并网最优纪录。与此同时,四辆重型运输车已在武警escort下穿越秦岭隧道,预计十一点半抵达成都东郊货运枢纽。

上午十点整,施工现场突然响起刺耳警报。监测系统显示,前方掌子面出现异常渗水,雷达扫描发现一处未标注的古河道遗迹,含水量极高,极有可能引发塌方。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李涛在现场吼道,“关闭前进照明,全员撤至安全区!”

吴浩远程接入指挥系统,调取地质云图。仅仅六十秒后,他做出决定:“不要退,要攻。启用‘蜂巢注浆机器人’,从地面垂直钻孔,向河道底部注入纳米速凝胶。”

“可那是实验型号!”林薇提醒,“还没经过实战检验。”

“那就让它经受检验。”吴浩目光如炬,“真正的技术突破,往往诞生于危机之中。”

十二分钟后,六台银白色圆柱形机器人被吊装至指定位置,激光定位系统精准锁定目标点位。随着指令下达,微型钻头以每分钟三千转的速度切入地层,同时释放出淡蓝色凝胶流体。这种由浩宇材料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复合材料,遇水瞬间聚合,形成强度堪比混凝土的阻水屏障。

下午两点零七分,渗水停止。地质雷达再次扫描,显示古河道已被完全封堵,结构稳定性恢复至安全阈值以上。

“干得好。”吴浩长舒一口气,“通知工程队,继续掘进。今晚必须打通第一区间。”

傍晚时分,运输车队准时抵达。经过六小时紧张调试,四台HXN-1全部投入运行,构建起闭环直流微网。施工现场灯光骤然明亮,所有设备恢复正常供电。当晚九点十九分,首段双线隧道贯通,现场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而在非洲赞比亚,陈岩带领的技术巡防队正徒步穿越雨季后的沼泽地带。他们此行目的地是一座新建的移动医疗站,配备最新一代超导核磁仪与远程会诊终端。由于地处偏远,电力依赖太阳能+储能系统供电,但最近一周频繁出现断电现象。

跋涉整整两天后,队伍终于抵达。初步检查发现,光伏阵列表面覆盖厚厚一层红土粉尘,发电效率下降近七成;储能电池组中有一块模块因密封老化导致电解液泄漏,触发了保护机制。

“这不是故障,是运维缺失。”陈岩蹲在地上,用手电筒照着接线盒,“当地管理员不知道需要定期清洁面板,也没接受过基础维护培训。”

他当即召集村民开会,用翻译器讲解设备使用常识,并现场演示如何更换滤网、检测电压。随后,队员们架设便携式清洗装置,利用回收雨水对光伏板进行高压冲洗。三小时后,系统重新启动,储能模块恢复正常充放电。

“你们为什么不直接修好就走?”一名年轻护士不解地问。

“因为我们不是维修工,是守护者。”陈岩摘下军绿色臂章,上面绣着“萤火”二字,“我们的任务不仅是修机器,更是教会你们怎么用它、护它。只有这样,技术才能真正扎根。”

同一时刻,国际空间站内,中方舱段正在进行“苍穹-A”储能阵列的最后调试。由于月球门户项目的进度提前,NASA要求在三个月内完成在轨测试。然而就在昨日,一次太阳耀斑爆发导致空间站外围电子设备遭受强烈电磁脉冲冲击,三台传统蓄电池被迫离线。

“幸亏你们的‘苍穹-A’有自重构功能。”美国宇航员马克?威尔逊指着控制台,“刚才系统自动切断受损单元,将负载转移到其他节点,整个过程不到0。3秒,连空调都没停。”

中国籍女宇航员刘莹微笑回应:“这就是我们设计的初衷??不是追求永不损坏,而是做到永不断电。”

地面控制中心,吴浩通过加密信道观看直播画面。当他看到“苍穹-A”的神经网络芯片成功预测到下一波辐射峰值,并提前调整屏蔽层极化方向时,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骄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