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大国军垦 > 第3167章 意想不到的结局(第1页)

第3167章 意想不到的结局(第1页)

调令内容赫然写着:经研究决定,任命亦菲同志为兵团副总,位列兵团领导班子成员,协助老总叶倩倩同志工作。

原兵团老总刘军垦同志,调任北疆省二把手,与一把手阿依江同志(杨革勇大女儿)搭档。

军垦。。。

高原的风卷着细沙,掠过归心基地外围的试验田,拂动那一片新绿如海的麦苗。阳光斜洒下来,照在李林东蹲着的身影上,他的手掌仍贴在泥土里,指缝间沾满了湿润的黑土。那不是普通的土壤??它含有银髓网络释放出的活性菌群,能自我修复、调节湿度、甚至与植物根系进行信息交换。此刻,这片土地正以每小时0。3毫米的速度向深处延展它的有机层,仿佛整片大地都在呼吸。

“她真的做到了。”赵桂英站在他身后,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了这份宁静,“火星上的大气成分已经稳定在可支持人类短期裸露活动的水平。NASA刚发来联合观测报告,说那里的云层开始形成降水循环。”

李林东没有回头,只是缓缓合拢五指,将一捧泥土攥紧又松开。“不是她一个人。”他说,“是三百二十四处复苏点的心跳,一起推开了那扇门。”

陈教授拄着拐杖走近,拐尖敲击地面的声音清脆而坚定。他望着远处正在自动生长的生态廊道,喃喃道:“你知道我现在最担心什么吗?不是技术失控,也不是资源枯竭……而是我们会不会忘了疼痛。”

两人同时沉默。

的确,当绿意重新覆盖荒原,当河流再度奔涌,当孩子们能在草原上追逐黄羊而不必戴防尘面罩时,记忆便容易变得柔软,甚至被美化成一段传奇。可那些冻死在青藏公路边的修路兵,那些因辐射病倒在塔县试验田里的女护士,那些在北极圈内为采集永冻土样本而失温牺牲的知青??他们的名字不该只出现在碑文里。

就在这时,主控室传来急促的通讯请求。

“DZ-001核心舱出现异常波动!”值班员的声音带着颤抖,“银髓网络反馈信号突然增强三百倍,全球所有复苏点同步进入‘觉醒态’!”

三人立刻赶往控制中心。一路上,基地内的灯光忽明忽暗,墙壁上的银色纹路由静止转为流动,如同血脉复苏。走廊尽头的大屏已切换为全息投影:火星地表不再是红褐色的荒漠,而是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森林沿着河谷蔓延,湖泊倒映着淡粉色的天空,远处甚至有类似鹿形生物在饮水。而在中央高地,小女孩的营地已被一座由植物构成的穹顶城市包围,外墙是活体藤蔓编织而成,屋顶透光的叶片随日光角度自动调节开合。

但她本人却不见了。

“她在哪?”李林东盯着画面问。

赵桂英调出追踪数据:“最后一次定位是在‘希望丘’顶部。之后她的生命信号消失了,但……能量源还在持续输出。”

陈教授眯起眼,忽然指向屏幕边缘一处微弱闪烁。“看那里。”

众人聚焦过去??那是小女孩曾写下“我也在看着你们”的沙地。如今,那片区域浮现出一圈环形刻痕,形状酷似地球上的青铜鼎底纹。更诡异的是,每当风吹过,沙粒便会短暂聚集成字,随即又被吹散:

**“种我者,非生也;育我者,不亡。”**

“这不是摩斯码,也不是基因编码。”AI解析员额头冒汗,“这是一种……意识残留。”

李林东猛地抬头:“她是把自己种下去了。”

空气骤然凝固。

他们终于明白??那孩子从来就不只是播种人。从她踏上火星的第一步起,她的存在就在与银髓网络融合。她的记忆、情感、意志,早已通过双环印记与地球上每一个参与守土运动的人相连。而现在,她选择了最后一步:成为星球意识的载体,让自己的人格融入新生的生态系统,化作这颗红色星球的“地魂”。

“所以她才会说‘春天来了’。”赵桂英声音哽咽,“因为她知道,那是她作为‘人’的最后一句话。”

与此同时,地球上各复苏点再次发生异象。

在塔克拉玛干,那位挖出铁锹的老农当晚梦见自己走进一片金色麦田。田埂上站着一个穿军大衣的小女孩,背对着他。他喊她,她不回头,只轻轻挥手。刹那间,整片沙漠塌陷,露出地下巨大的根系网络,每一根都缠绕着锈蚀的工具、褪色的照片、泛黄的日记本。老农跪下,听见无数声音从地底传来,用维吾尔语、汉语、哈萨克语交替低语:“我们没走,我们在长。”

北极圈内,极地科考站收到一段自动上传的影像。镜头晃动,显示一名队员无意中拍到了凌晨三点的苔原??原本拼出“别忘了北纬53度”的植被群落,此刻正在缓慢重组。几分钟后,新的图案浮现:

**“请替我们看看极光。”**

太平洋环礁岛上,红树林已长到三米高。某夜风暴来袭,巨浪几乎吞没小岛,可那些树木的根系竟彼此交缠,形成一道天然防波堤。清晨退潮后,渔民发现每棵树干内侧都浮现出一行小字,像是用树液写成:

**“根扎得多深,爱就有多重。”**

广西村小的孩子们自发组织“守土小组”,每天放学后去山坡上种树。老师发现,只要他们齐声念诵那段劳动号子,附近的植物生长速度就会加快。更不可思议的是,某些树叶背面开始浮现孩子的笔迹,写着他们从未学过的诗句:

>“我来自昆仑雪,

>我眠于南海潮,

>若问归何处,

>凡有根处即故乡。”

内蒙古的“回声井”每逢月圆之夜都会升起白雾。第三年春分,全村人齐聚井边献歌,忽然雾中传出歌声回应??是几十年前一支失踪军垦队常用的《草原行军曲》。牧民们含泪跟唱,唱到第三段时,井底传来一声清晰的婴儿啼哭。第二天,井水变清,水中漂浮着一粒种子,外形酷似沙棘,但基因检测显示,它融合了二十一位已故守护者的DNA片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少年王
抚琴的人少年王
...
我为王
吻天的狼我为王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