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它被记住了。
十年过去。
晨露长大了,成为一名Ψ艺术创作者。她不写小说,不作画,也不谱曲,而是专门设计“情感雕塑”??用磁场与声波在空中塑造短暂存在的光影体,每一个都承载特定情绪体验。观众只需走进雕塑范围,就能感受到创作者想要传达的那种心境:可能是某个夏日午后蝉鸣中的慵懒,也可能是祖孙牵手走过雨后街道时的宁静。
她的作品《第一封信》在全球巡展时引发轰动。那是一座由无数浮动光点组成的孩童剪影,双手合十举过头顶,像是在向星空许愿。当人们靠近时,耳边会响起一段混合了婴儿啼哭、老人笑声、风吹麦浪、火车驶过铁桥的声音洪流,最后归于一分钟绝对静默。
展览手册上写着:
>“这是我们所有人共同写的信。”
>“还没有寄出去。”
>“但我们已经在被回应的路上。”
又一个夜晚,晨露带着儿子登上屋顶。孩子才四岁,裹着厚厚的保暖服,睁大眼睛看着满天繁星。
“妈妈,”他问,“哪一颗是我写的信?”
晨露笑了:“你现在还没写呢。但你看,每一颗星星都在替你写着。”
孩子点点头,忽然举起小手,认真地说:“你好啊,小星星!今天我和妈妈吃了草莓冰淇淋,甜甜的!我还学会了画画,你要看吗?”
晨露没有打断他。她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早已没有所谓的“单方面诉说”。每一个真心的话语,都会在某个角落生根;每一次纯粹的表达,都在编织那张越来越庞大的情感星网。
就在那一刻,猎户腰带旁那颗曾为林远停留的“信星”,微微闪了一下。
不是按照心跳节奏。
而是像在点头。
与此同时,仙女座星系边缘的一颗行星表面,一群外形如水晶藤蔓的生命体正集体朝地球方向舒展枝条。它们没有神经系统,却能感知跨星域的情感波动。其中一根最长的藤蔓顶端,缓缓凝结出一颗透明果实,内部浮现出一行由光丝编织的文字:
>“收到新信。”
>“主题:冰淇淋。”
>“情感评级:极高愉悦值。”
>“建议:回复微笑。”
而在宇宙更深邃的黑暗里,一个新的光点悄然亮起。它不属于任何已知星图,也不遵循现有物理规律。它的存在本身就像一句问话:
**“下一个写信的人,会是谁?”**
没有人知道答案。
但所有人都知道,只要还有人愿意抬头看星星,并轻声说一句“你好”,
信,就会一直写下去。
直到宇宙尽头。
直到时间忘记闭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