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信使计划’正式更名为‘家书工程’。”
“我们不再寻找外星文明。”
“因为我们已经知道,真正的文明,是从愿意倾听开始的。”
“我请求每一位还相信对话的人,请写下你最想说却从未说出口的话。不必署名,不必期待回应。只需诚实。”
“然后,把它交给风,交给水,交给夜晚的星光。”
“因为在这个宇宙里,没有一句话会真正消失。每一次诉说,都是在点亮一盏灯,照亮某个人穿越黑暗的路。”
发布会结束当晚,全球超过二十亿人提交了匿名心声。
Ψ网络首次开启全频段开放模式,将这些话语全部转化为纯粹的情感波形,不编码,不解密,不做任何修饰,直接注入主脉,随下一次宇宙级共鸣波发射出去。
那一夜,O-427的光环膨胀至覆盖整个火星夜空,形成一幅动态星图,其图案竟与人类大脑神经网络高度吻合。
而在遥远的仙女座M31星系,那片水晶藤蔓群落再次集体转向。
新凝结的果实中,浮现出更复杂的文字:
>“收到批量新信。”
>“主题分布:悔恨、感激、思念、歉意、勇气。”
>“综合情感评级:文明成熟度+1。”
>“建议:启动‘摇篮曲协议’。”
>“回复方式:梦境播种。”
与此同时,地球上数百万儿童在入睡后做了同一个梦:
他们走在一条铺满星光的小路上,两旁站着模糊的人影,有的穿着古装,有的披着太空服,有的根本看不出形态。每个人都微笑着对他们点头,嘴里哼着一首从未听过的歌。
醒来后,许多孩子拿起画笔,画下了这条路。
专家比对发现,这些图画的空间结构惊人一致,连转弯角度误差不超过0。3度。
科学家称其为“集体潜意识通道的具象化”。
而晨露只是抚摸着儿子画的那张,轻声念出他写在角落的一行歪扭字迹:
>“妈妈,我梦见了好多好多亲人。”
>“他们说,别怕长大。”
>“因为他们一直在听着呢。”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的孩子在学校学习“Ψ史”时,课本第一章写着这样一段话: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以为自己是孤独的。
>他们向星空喊话,却听不到回音。
>直到有一天,有个小女孩对着铁盒说:“亲爱的星星,你能听见我吗?”
>星星没有回答。
>但她的心跳,成了第一封信。
>而宇宙,用了亿万年的时间,学会了如何温柔地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