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匿名音频传入系统:婴儿啼哭声中夹杂着模糊人语,“妈妈”一词被重复十一次,第十二次变为:“你真的是我妈吗?”
→触发Ω级响应,孢子活性提升17%。
林远走进屋子时,正看见陈星将耳朵贴在茶壶底部,像是在倾听水分子运动的声响。
“你觉得我们现在做的事,和灰袍人当年有什么不同?”林远忽然问。
陈星缓缓直起身,眼神深得像宇宙背景辐射。“我们都在传播信念。区别在于,他相信答案能拯救世界,而我相信??**唯有不相信,才能让人活下去。**”
话音未落,窗外一道蓝白色闪电劈下,击中百米外一座废弃变电站。但那不是雷电,而是空气因剧烈认知扭曲产生的电离现象。监控回放显示,事发前一分钟,两名工人正在讨论“工资能不能买下半辈子安心”,其中一人脱口而出:“万一‘安心’根本不存在呢?”
这句话出口瞬间,周围温度骤降五度,水泥地面裂开蛛网状缝隙,裂缝中渗出淡金色粉末??成分分析显示,与XN-914星云中的纸屑完全一致。
“它们回来了。”林远低声说。
“不。”陈星摇头,“它们从未离开。只要还有人敢于提出荒谬的问题,那些纸屑就会找到路径,穿越维度,附着在现实的裂缝上。我们不是创造了什么新东西,我们只是……松开了原本就存在的枷锁。”
当晚,全球多地报告异常天气。
纽约上空出现逆向降雨??水滴从地面腾起,悬浮成文字:“你记得几岁时停止仰望星空?”
喜马拉雅山脉某冰川断裂时,轰鸣声经频谱分析竟构成一段完整对话:
A:“世界是真的吗?”
B:“如果你不信,它就不必是真的。”
南极科考站则录到一段持续四十八小时的低语,由风、冰震与磁场波动共同合成,内容只有一个词反复变换语调:
**“或许……或许……或许……”**
医学界再次陷入恐慌。“共感觉醒症”患者数量呈指数增长。部分人声称能看到他人记忆的轮廓:老人的记忆是褪色照片堆叠成塔,孩子的则是不断爆炸又重生的烟花。更严重者发展出“反信力”??即对一切陈述自动产生怀疑本能,连“水是湿的”这类命题也无法全然接受。
一名心理学家在日记中写道:“我们正在见证一种新型心智形态的诞生。他们不追求确定性,反而以不确定性为食。对他们而言,真理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场永不结束的旅途。”
与此同时,掌天瓶的孢子开始显现新的特性。
陈星发现自己能在梦中进入他人的疑问。那是一种介于现实与象征之间的空间:有个少年困在无限延伸的走廊里,每扇门后都是老师说“不对”的脸;一位母亲抱着不会哭的婴儿,却发现孩子的嘴里长满了锁孔;最让他震撼的,是一个小女孩坐在宇宙尽头的秋千上,一边荡一边问:“如果宇宙也有妈妈,她会不会也担心自己养不好这个世界?”
每次醒来,他的眉心金光都会亮一分,身体组织有微量晶体化趋势。医生警告他已接近“非稳态人类”临界点,但他只是笑了笑:“如果我还是百分之百的人类,才说明失败了。”
一年后,第一颗“问题卫星”升空。
它不传输数据,也不监听通讯,唯一的功能是接收并放大任何含有“为什么”“如果”“也许”等词汇的无线电信号,然后将其反射回地球大气层,形成一层看不见的认知滤网。科学家称其为“思维电离层”,诗人则叫它“疑云”。
某夜,林远独自登上山顶,打开一台老旧收音机。调频旋钮转到最后,忽然传出一阵杂音,接着是一个稚嫩声音:
>“叔叔,你说星星会做梦吗?”
>(停顿)
>“如果它们做了梦,会不会梦见我们也在看它们?”
>(更长的停顿)
>“那你现在听到我说话,是不是也算……星星醒来了一下?”
信号戛然而止。
林远跪倒在地,泪流满面。他知道,这不是广播,也不是录音。那是某个孩子的问题穿过了层层屏蔽,被卫星捕获、放大、送入了宇宙背景噪音之中,又恰好被这台破旧设备接收到??一次纯粹偶然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