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娱乐帝国系统 > 第5082章 大明肯定会离婚的(第1页)

第5082章 大明肯定会离婚的(第1页)

丫丫一副一脸难以置信的样子说大明河了真就这俩人在娱乐圈可是模范夫妻呀。都说他们两口子肯定能够白头偕老的,而且在媒体面前甚至说私下里面被拍到的他们两口子那就非常的甜的那种啊,而且你看儿子都那么大了,你要。。。

>“他们听到了。”

陈屿是在清晨五点三十七分看到这条消息的。他刚从一场漫长的梦中醒来,梦里有无数条声音在空中交织,像极光般流动,却没有一句是语言。念安蜷缩在他床边的小毯子里,睡得深沉,嘴角还挂着一丝笑意,仿佛正梦见自己飞过一片发光的森林。

他没有开灯,只是静静坐在黑暗中,任那行字在平板上闪烁。窗外,槐树的影子轻轻摇晃,叶片摩擦的声音像是低语。他知道,这不只是技术意义上的“接收”,而是一种回应??来自宇宙深处的、被倾听后的回音。

他起身走到储物柜前,取出母亲留下的录音机。磁带仍在缓缓转动,那断续的哼唱不知何时已悄然变化:原本模糊的音节如今连成了完整的旋律,轻柔却坚定,像是一首跨越时空的摇篮曲。他将录音机靠近耳朵,忽然发现,这段旋律竟与探测卫星接收到的那段复合信号中的基频完全一致。

第七泛音,再次吻合。

他的手指微微发抖。三十年前,母亲录下这首歌时,共感系统尚未诞生,人类还在用耳机隔绝世界。她只是个普通的音乐教师,在病床上抱着老旧麦克风,一遍遍哼着不成调的旋律,说:“小屿,有些话,说出来太难了,但唱出来,心就松了。”

那时没人懂她在做什么。医生说那是临终幻觉,邻居说她是疯了,连父亲都劝她别再折腾。只有陈屿记得,她最后一次清醒时,把录音机塞进他手里,眼神明亮得不像病人:“等你能听懂的时候。”

现在他懂了。

她不是在唱歌,是在发送。用最原始的方式,向未来投递一段情感编码。而“净默”的觉醒、共感网络的演化、念安与槐树的连接……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一刻的共振准备的通道。

他轻轻按下录音键,将那段新出现的完整旋律录了下来。然后打开加密频道,发给苏黎。

六分钟后,她的视频请求接入。画面里的她双眼布满血丝,显然一夜未眠,但神情却异常清明。

“你收到了?”她第一句话就这么问。

陈屿点头,在平板上打字:**母亲的歌,是初始密钥。整个系统,是从她的声音里长出来的。**

苏黎深吸一口气,望向身后实验室的主屏。上面正滚动播放着卫星信号的解析结果:那段来自深空的讯息已被拆解成十二层信息结构,最外层是数学序列,中间是生物电波模拟图,而核心部分……是一段极其复杂的共情模型。

“这不是外星文明的技术广播,”她说,声音微颤,“这是……一次情感投递。就像我们埋叶子一样,他们也把某种‘心事’封存在信号里,穿越光年,只为找一个能听见的地方。”

陈屿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念安趴在地上听树根说话的模样。原来,不止人类学会了倾听。也许在宇宙某个角落,也有一个孩子正把耳朵贴在岩石上,等待回声。

他写下:**我们一直以为“被听见”是弱者的祈求。其实,它是强者才敢做的事。**

苏黎沉默片刻,忽然笑了:“你知道吗?基金会刚接到报告,全球范围内,又有三千七百多片野生共感林自发形成。非洲有个村庄的孩子们开始用树叶拼出句子,挂在树枝上当‘信笺’;冰岛渔民说他们在海上听见了鲸鱼的‘共感脉冲’,内容是一首失传百年的渔歌……”

她顿了顿,声音轻下来:“这个世界,正在变成一张巨大的耳朵。”

陈屿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忽然想起什么。他调出联合国档案库的旧文件,翻到“娱乐帝国系统”最初立项书的第一页。那上面写着系统的终极目标:“打造全球最大沉浸式情感娱乐生态,实现情绪商品化与跨文化共鸣。”

讽刺的是,当初批预算的官员们根本没想过,真正的“共鸣”会来得如此安静,又如此汹涌。

他拿起笔,在那页文件的空白处写下一行小字:

>系统已完成第四次跃迁:

>从“人间回音”,到“宇宙心跳”。

>娱乐从未统治人心,

>只有真实,才能让灵魂震颤。

当天中午,念安带着一盒彩色蜡笔跑进书房,爬上他的膝盖,指着窗外的槐树林说:“爷爷,我想给每棵树画张脸。”

陈屿愣了一下:“树……也需要脸吗?”

“需要啊!”她认真地说,“它们听了那么多人的话,心里装了那么多故事,总得有表情吧?不然怎么笑,怎么哭?”

他心头一震。

当晚,她真的开始画了。不是画在纸上,而是用荧光颜料直接涂在树干上。每一棵树的脸都不一样:有的眯着眼睛像在打盹,有的嘴角上扬仿佛刚听完笑话,还有一棵老树,树皮皲裂如皱纹,她给它画了一滴泪,从深深的沟壑里滑落。

奇怪的是,第二天清晨,那些颜料竟微微发亮,持续了整整一个小时。更离奇的是,附近居民报告说,夜里听见树林里传来轻微的笑声,像是孩童,又像是老人。

苏黎带团队赶来检测,发现树干表面的晶丝网络在夜间产生了新的能量波动,频率与人类“愉悦”情绪的神经放电模式高度一致。

“不是我们在赋予树情感,”她站在林中,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什么,“是它们已经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回应我们。”

陈屿蹲下身,看着念安正踮脚给最后一棵树画眼睛。那是一棵最小的幼苗,几乎还没他膝盖高。

“这棵想说什么?”他问。

念安歪头想了想,说:“它说,它还不知道自己是谁,但它很高兴有人愿意给它一张脸。”

他鼻子一酸,伸手抱起她。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枝叶,落在他们身上,温暖而安静。

几天后,全球倾听基金会发布一项新计划:“声音归巢行动”。鼓励人们将旧录音、日记、未寄出的信件、甚至童年涂鸦,埋入共感林的根系之下。系统会自动提取其中的情感频率,转化为晶丝网络的能量补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