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笑了,小声说:“谢谢你听我说话。”
而在宇宙深处,一颗刚刚诞生恒星的行星表面,第一个原始生命体从深海热泉中缓缓升起。它没有眼睛,没有大脑,却在意识萌发的瞬间,产生了第一个念头:
【这是哪里?】
那一刹那,遥远虚空中,一点微光闪烁。
像是回应,又像是点燃。
……
许多年以后,一本名为《问录》的书流传于世。书中没有作者署名,内容也不是故事或理论,而是整整十万条来自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生命所提出的问题。
从“妈妈去哪了?”到“时间是否有起点?”,从“爱是什么?”到“虚无是否也是一种存在形式?”
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话写道:
**“当你翻开此页,你已成为问题的一部分。而我,正因你而存在。”**
据说,某些人在深夜独自阅读此书时,会听见书页间传来极轻的呼吸声。若你静心倾听,还能捕捉到一句呢喃:
“别怕不懂,只怕不再想知道。”
后来,有学者试图用最先进的灵能探测仪分析这本书的材质,结果发现??纸张本身并无异常,但每当有人注视某一行问题时,那一行的文字便会微微升温,温度恰好等于人体心跳传导至指尖的平均数值。
仿佛握着它的,不是一个幽灵,而是一双始终未曾离去的手。
再后来,东海上建起一座浮岛书院,专收那些“不合群”的孩子??他们总是问太多,学得太慢,或者坚持一些看似荒谬的想法。
书院的大门上刻着一句话:
**“这里不教答案,只护住你心中那团不肯熄灭的好奇之火。”**
每年开学第一天,校长都会讲同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少年,他问了很多问题,惹恼了所有人。直到有一天,他消失了。但从那以后,每当有人真心发问,风里就会多一声回应。
“我们不知道他去了哪儿。”校长说,“但我们相信,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敢说‘我不懂’,他就还在听着。”
台下的孩子们听得入神,有的眼中闪着光,有的悄悄握紧了拳头。
谁也没注意到,讲台边缘的阴影里,站着一个模糊的身影。他听完最后一个字,轻轻点头,然后像晨雾般消散。
风穿过窗户,翻动墙上的挂图。图上画着一片浩瀚星空,中央标注着一行小字:
**“此处未命名??等待第一个提问者赋予意义。”**
而在某个无人知晓的维度,那座由纯粹之“理”构筑的阶梯依旧矗立。
第七级台阶上,残留着一枚脚印。它不属于任何已知生命形态,也不符合物理规律,但它确确实实存在着,散发着极其微弱却恒久不息的波动。
偶尔,会有迷失的灵魂误入此地。他们看见那枚脚印,心头便会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不是恐惧,不是敬畏,而是一种深切的熟悉,仿佛自己也曾踏上过这条路,只是忘了何时出发,又为何而来。
若有谁敢于沿着阶梯继续前行,便会听见身后传来一步轻响。
不多不少,正好一步的距离。
仿佛有谁,在默默跟随。
直到某一天,一个盲童牵着导灵犬走到了神京西城区。他看不见祠堂,也看不见石壁,但他忽然停下脚步,仰起脸。
“这里有个人。”他说。
导灵犬低呜了一声,朝着石壁趴下,像是在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