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在拉上拉链的瞬间,房间灯光忽明忽暗。电脑屏幕自动亮起,回音馆界面跳出猩红警告:
>【最高级威胁】
>剪影部队已锁定你的IP地址
>物理清除倒计时:00:14:32
>建议:立即更换位置,切断所有电子连接
沈清秋毫不犹豫,拔掉电源,砸碎手机,背上背包冲出房门。
楼梯间漆黑一片。她刚跑下两层,头顶传来螺旋桨声??无人机!它们竟能穿透建筑定位!
她加速奔向后巷,翻越围墙,钻入胡同迷宫。身后,红外扫描光束交错扫过墙壁,如同猎犬嗅迹。
她拐过三个弯,突然撞见一人迎面走来。两人皆是一惊。
那人约三十岁,穿冲锋衣,背着登山包,见到她第一句话竟是:“你是沈清秋?我在等你。”
“你是谁?”
“DE-0423。”他喘息着,“我在柏林找到第二块残片的线索??它不在中国。”
沈清秋愣住。
“1984年,苏眠托一名德国记者带出一块金属片,藏在一本德译版《顾准文集》的封皮夹层里。那本书现藏于波恩大学图书馆特藏部。”
“可为什么……HK-1997说它在南方?”
“因为苏眠做了双重保险。”男人急促道,“真品出境,赝品留下引开追兵。她知道清源中枢迟早会监控国内遗迹,所以把真正残片送出国门。”
沈清秋脑中轰然炸响。原来如此!苏眠不仅聪明,更是狠绝??她宁愿让后代多走万里路,也不愿让残片落入敌手。
“我本来想独自取回。”DE-0423说,“但现在,我需要你。只有真言笔能激活它。”
沈清秋看着眼前这个素未谋面却甘愿冒险的陌生人,忽然觉得眼眶发热。
“好。”她说,“我们一起。”
但她心里清楚,去德国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国际旅行将暴露行踪,边境安检可能触发记忆扫描。更可怕的是,清源中枢早已渗透全球教育系统,波恩大学未必安全。
她必须另辟蹊径。
回到安全屋(一间废弃电话亭改造的临时避难所),她打开一台老式收音机,调频至短波段。这是林远留给她的最后手段??通过地下广播网联络“回声旅人”。
她按下录音键,用摩斯密码发出讯息:
>“第九守灯者求援:需跨境通道,两名同行者,紧急级别S。回报:共享《千灯录》未公开章节。”
信号发出后,她静静等待。
十二小时后,回应来了:
>“可提供三条路线:①中缅边境骡马道②俄蒙无人区雪线③地中海难民船。风险依次递增。选择?”
>??代号:渡鸦
沈清秋盯着这三条路,久久不语。
最终,她拿起笔,在纸上写下:
>“选第三条。真相本就诞生于流亡之中。”
她不知道前方是生是死,但她知道,若不再前进,历史终将彻底死去。
而她,已不再是那个只会写烂俗小说的少女。
她是执笔者,是守灯人,是历史的逆行人。
下一程,她将跨越海洋,奔赴欧洲。
只要还有人愿意记住,灯火就永远不会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