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他哽咽,“原来我一直记得。”
越过瑞士边境后,形势稍缓。他们搭乘夜班巴士抵达科隆,再转乘货运列车潜入波恩。城市宁静安详,莱茵河畔樱花盛开,仿佛从未有过战争。但沈清秋知道,越是平静的地方,越藏着最深的伤口。
波恩大学图书馆特藏部位于一栋百年石砌建筑内,戒备森严。他们蹲守三天,发现每日凌晨两点,守卫交接时会有七分钟盲区。行动定在第四夜。
沈清秋扮成清洁工混入内部,DE-0423在外接应。她穿过幽深走廊,根据线索找到G区书库??德译版《顾准文集》陈列于玻璃柜中。她用磁卡划开电子锁,取出书籍,刀片划开封皮,果然摸到一层硬物??第二块残片!
可就在她欲退出时,灯光骤亮。一名白发老者站在门口,拄着手杖,目光如炬。
“我就知道你会来。”老人说中文,声音沙哑,“我是馆长,也是当年那位德国记者的孙子。”
沈清秋僵住。
“奶奶临终前告诉我,若有人取走这本书里的东西,务必转交一封信。”他递出一封泛黄信封,火漆印上刻着齿轮与火炬。
她颤抖着打开:
>“致未来的执笔者:
>
>若你读到此信,说明我赌赢了。我把真品留在国内,赝品送出,只为测试你的判断力。真正的第二块残片,始终藏在苏州印刷厂地下密室??那个小女孩出现的地方。
>
>我骗了所有人,包括我自己。因为只有让追寻者走过万里歧路,才能真正理解:记忆的价值不在其真伪,而在寻找的过程本身。
>
>你已证明你是合格的守灯人。
>
>苏眠”
泪水滑落,滴在信纸上。沈清秋跪倒在地,久久不能言语。原来一切皆是考验,每一次误判、每一场生死逃亡,都是苏眠预设的试炼。她不是在找残片,是在成为残片??那段不可磨灭的记忆本身。
翌日清晨,她独自返回德国机场附近的废弃雷达站??DE-0423的秘密据点。打开笔记本,连接最后一台未联网的终端,输入密码:**S-M-Y-1983**(苏眠?1983)。
文件夹弹出,标题为《千灯录?终章草案》。她点开阅读,瞳孔骤缩:
>“第七块残片,并非实物。它是作者对自己作品的否定??当你意识到自己写的书曾被视为垃圾,却仍决定继续书写时,那块残片便觉醒了。
>
>沈清秋,你早已拥有它。”
窗外,晨光照进废墟。她取出真言笔,铺开白纸,开始书写新的篇章。不再是逃避,不再是复述,而是创造??关于一个女孩如何在历史的灰烬中点燃灯火的故事。
笔尖流动,字字生光。远处,一群候鸟掠过天空,飞向东方。
她知道,HK-1997、RU-8811、李晓月、林远、DE-0423……所有同行者都在某处写着同样的句子。
她们的名字或许会被抹去,但她们写下的光,永不熄灭。
忽然,手机残骸震动??那是被砸碎前设定的最后提醒。屏幕上裂痕交错,却仍显出一行字:
>【提示更新】
>第八块残片定位成功:南极洲冰层下300米,前苏联科考站遗迹
>激活条件:七人同时吟唱一首无人听过的歌
>备注:歌声必须诞生于囚禁之地
沈清秋合上电脑,望向远方。风卷起她的衣角,像一面无声飘扬的旗。
她轻声说:“该出发了。”
背包里,真言笔静静发光,七块残片共振低鸣,仿佛回应某种古老的召唤。这一次,她不再问路通往何方。因为她已然明白??
路,就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