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师叔,你的法宝太不正经了 > 第1003章 巨大的瓜(第1页)

第1003章 巨大的瓜(第1页)

那张脸李寒舟再熟悉不过了,正是自己师兄李长寿。

“师兄!”李寒舟惊呼道,大喜过望。

然不等他反应,只觉一道红纱缭绕,掠过眼前,竟是李长寿直接飞扑上前。

随后在诸多弟子以及大长老吃惊愣神的表情中,直接双手环腰抱住了李寒舟。

“师弟,好久不见呀!”李长寿笑道,双手环抱愈发紧致,因为身高的缘故,他显得像是脸蛋紧贴李寒舟胸膛。

李寒舟思绪顿时飘远,他想起来了。

多年前,天玄界,神都皇子府。

自己持剑进去所救的,。。。。。。

山风穿过南陵的林梢,带着初春微寒的气息。那面小鼓的余音尚未散尽,回音树的枝叶却已轻轻震颤起来,仿佛有无数细语自地底爬升,顺着根系蔓延至每一片叶尖。少年站在坡上,望着井畔那个哑女的身影,手中鼓槌微微发烫??不是火灼之感,而是一种奇异的共鸣,像是血脉深处某段沉睡的记忆被悄然唤醒。

他叫阿砾,是西漠边陲一个无名村落里长大的孤儿。十岁那年,村里来了个游方说书人,背着破鼓,讲的却是朝廷严禁的“旧事”。那一夜,全村人围坐在土院中,听他说起永昌三年的大雪、静口银的由来、还有真言阁如何一夜焚毁。第二天清晨,说书人不见了,只留下半截烧焦的鼓皮和满地未熄的炭灰。村中长老将孩子召集起来,低声告诫:“莫提昨夜所闻,否则祸及三代。”可阿砾记得清清楚楚,他娘亲在灶前抹泪时喃喃了一句:“你爹就是因一句话死的。”

后来他才知道,他父亲曾是薪火使者之一,扮作货郎走遍三十六村,在糖画里藏字,在童谣中嵌史。被捕那日,他高声背诵《未亡录》第一章,直至舌头被割。而母亲临终前塞给他一只木箱,里面除了一面小鼓,还有一张泛黄纸条,写着三个字:**听下去**。

如今,他走到了南陵。

哑女似有所觉,缓缓转身。她双目清澈如泉,唇色淡得近乎透明。她没说话,只是抬手轻抚井沿,指尖划过青苔覆盖的石缝。刹那间,井水荡开一圈涟漪,与三年前言启离去那夜一模一样。阿砾心头猛震,竟不由自主跪了下来。

这不是敬畏,而是血脉的牵引。

他打开木箱底层,取出一块布包严实的陶片。这是他在途经北境时,从一位老猎户手中换来的。老人说,这原是雪忆碑林遗址出土之物,上面刻着半句盟誓:“……九器虽散……”话未说完,便咳出一口黑血??那是伪言咒发作的征兆。阿砾当时不懂,直到昨夜宿于山脚破庙,梦见一个穿白衣的女人站在月下,手中铃铛轻响三短一长,而后将一支笔递向他,低语道:“轮到你写了。”

此刻,陶片触碰到井水边缘,竟发出一声极细微的嗡鸣,如同古琴断弦后的余震。哑女忽然伸手,取下头上一枚木簪,在湿泥地上写下两行字:

>“此鼓非鼓,乃‘叩心器’残片所铸。”

>“汝父未完成之事,今日当续。”

阿砾浑身一颤。他从未告诉任何人自己是谁的孩子,可这女子竟能一眼看穿?更令他惊骇的是,当他低头凝视那面小鼓,才发现鼓面纹理并非兽皮编织,而是密密麻麻的微型符文,组成一座倒置的阵图??正是当年真言阁地库中的“心锁阵”变体!

原来,这鼓不只是信物,更是法宝。

它不发声于耳,而响于心。

就在这一刻,远方传来钟声。不是南陵寺的晨钟,也不是皇城报时的铜锣,而是某种深埋地底的金属撞击之声,沉重、缓慢、带着不容忽视的压迫感。哑女脸色骤变,猛地抓起地上的叶子,疾书三字:

>**断根令**。

阿砾尚未来得及反应,整座山谷忽然陷入诡异寂静。鸟鸣停了,风息了,连井水都凝滞不动。紧接着,大地微微震动,一道赤红光柱自中州方向冲天而起,撕裂云层,直贯北斗第七星位。那是“正音教化坛”启动的标志??朝廷动用了上古禁术“洗魂大典”,试图以星力为引,抹除民间潜藏的记忆基因。

“他们要斩断传承。”哑女终于开口,声音干涩沙哑,像是多年未曾使用,“用星辰之力清洗人心,让所有人忘记‘不该记得的事’。”

阿砾握紧鼓槌:“那我们怎么办?”

哑女望向回音树,目光深远。片刻后,她走向证之砚所在的密室入口,以掌心按住石门。鲜血自她指尖渗出,顺着古老符文流淌,石门轰然开启。室内,砚台依旧散发着幽微光芒,但四周墙壁上,已多出九道裂痕,形如蛛网,隐隐透出黑气。

“九器残魂正在衰弱。”她低声说,“洗魂大典一旦完成,它们就会彻底消散。届时,所有靠共鸣传递的真相都将中断。”

阿砾急问:“有没有办法阻止?”

哑女沉默良久,最终指向那支躺在供案上的笔??许绾留下的那支。笔杆上的字迹依旧清晰:“师叔,轮到你忘了我,但我记得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