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金缕衣 > 5060(第4页)

5060(第4页)

一个老妇人撑着拐杖,一瘸一拐走进养

安堂。

刘夫人认得对方,笑着迎上来:“阿婆,今日怎的来这般早?”

她扶着老妇人坐在圈椅中,“你腿脚不便,日后这药不必亲自过来取,我亲自送去就好。”

老妇人睁着一双浑浊不堪的眼珠子,笑得和蔼可亲:“左右无事,且你整日忙得脚不沾地,我怎会敢再劳烦你,趁这把老骨头还能用,我多出来走动走动,也省得在家里遭人嫌弃。”

刘夫人轻笑两声,习以为常:“怎么,可是小儿子又闹你了?”

老妇人冷哼一声,一双灰色的眼眸透着几分不悦:“可不是,前两日又在客栈同人喝得昏天黑地,还称兄道弟起来。”

老妇人皱眉,“那些商人都是走南闯北的,他哪里喝得过人家。别人问什么他就说什么,跟个傻大个似的。”

刘夫人一面理着账本,一面和老妇人闲聊:“什么商人,来做什么的?”

“听说是收药的。”

老妇人年岁虽大,可心里跟明镜一样,由不得旁人半点糊弄。

“也就那小子傻,几杯酒下肚,就忘了自己几斤几两。要我说,那些人是从汴京来的,一看就和我们不一样。”

刘夫人心口一沉,顾不上手中的账本,疾步行至老妇人身前。

“……真是汴京来的,来了多少人,长什么样?”

老妇人皱眉沉吟:“有一个长得不错,年岁瞧着和郑郎中一样,但比郑郎中高了一点,模样瞧着极好,生得也俊。”

刘夫人惶恐不安:“往年收药都是立秋,他们可有说怎么拖到此刻才来?”

老妇人摇摇头:“这我倒是不知,没听我家里那个不争气的说过,他们是汴京来的,你和郑郎中也一直住在汴京,不会是旧识罢?”

老妇人细细思忖,“我听店里的伙计说,他们问了这镇上不少事,还有你们家老刘。”

刘夫人暗道不好,她忙忙撇开老妇人的手,慌不择路往后院走去。

一记喧嚣在养安堂前响起。

崔武一行人乌泱泱出现在养安堂,他身后还跟着一个点头哈腰的县令。

“朝廷办事,闲杂人等请速速撤离。”

刘夫人瞳孔骤缩:“崔、崔大人?”

刘掌柜被带走时,刘夫人曾见过崔武一面,她手足无措。

强撑着咽下满腔的恐惧不安:“崔大人这是想做什么,这屋子都是老幼妇孺,难不成崔大人还想动强不成?”

平州的百姓都记着郑家的好处,纷纷站起来为刘夫人助威:“郑郎中年年舍药救人,怎么可能是坏人,你们别是弄错了。”

“就是就是,若不是郑家姐弟俩,我老娘定挨不过今日。莫非官府办事,连黑白是非也不分吗?”

刘夫人本想趁乱往后走,一道银白光影忽然出现在她脖颈,唬得屋中众人都没了声。

崔武冷声:“刘夫人,崔某不想伤及无辜。”

老妇人气得身子都在发抖:“你你你,你今日就从我家的客栈滚出去!我们家客栈可容不得那些黑了心肝的人。”

刘夫人无力回天,低声劝慰街坊邻里离开。

转眼养安堂只剩他们姐弟俩人。

刘夫人横眉立目:“崔大人究竟是想如何?”

崔武淡淡扫了刘夫人一眼:“刘掌柜做过什么,夫人心中应当清楚。”

县令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恨不得当众跪在地上给崔武磕两个响头。

他活了大半辈子,哪里见过汴京的大官,更何况还是天子眼前的红人。

怕郑家姐弟说错话连累自己,县令忙扯着郑郎中的袖子。

“崔大人只是过来办事的,他说是来找人。若你们心中没鬼,又怎会怕他们?听我一句劝,别强来,各让一步不就好了。”

正说着话,忽见门外一辆马车姗姗来迟。

满堂悄然无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