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324章 帮忙的都这么强(第1页)

第324章 帮忙的都这么强(第1页)

天很晴,槐叶上染着薄薄的霜。

帕萨特停在门口,林思成和赵修贤迎下了台阶。

一男一女下了车,男的四十左右,女的二十五六。五官有些像,但看着不像父女,倒像是年纪差距大一点的兄妹。

明明是。。。

风停了。

敦煌的夜忽然变得异常安静,连远处鸣沙山的细响都听不见。林思成仍跪在第231号洞窟前,膝盖陷进微凉的沙粒中,像一尊被时间遗忘的雕像。他闭着眼,却能“看见”??不是用眼睛,而是通过体内那枚已与血肉融合的第十镜核所残留的感知力。它不再跳动,也不再发烫,只是静静地沉在胸腔深处,如同一颗休眠的星核,将亿万梦境的记忆封存在他每一次呼吸之间。

信纸贴在胸口,已被体温烘得温热。母亲的字迹仿佛活了过来,在泛黄的纤维上缓缓游走,组成一段段未曾说出口的话。那些话没有声音,却比任何钟鼓更震耳欲聋。

“铜锈的味道,是希望的气味。”

他喃喃重复,指尖轻轻摩挲着袖口内侧一道几乎看不见的划痕??那是小时候母亲为他缝补夹克时留下的针脚。如今这件旧夹克依旧穿在他身上,洗得发白,右肩处还有一块用深蓝布料拼接的补丁。他曾以为这只是寻常的修补,直到此刻才明白:那块布料,是从母亲最后一件衣服上剪下来的。

而她袖口斑驳的铜锈,正是来自南极古城中央巨塔基座上的金属残片。

一切早有预兆。

他睁开眼,望向壁画中的女子。她的面容清晰如生,眉目温柔,嘴角微扬,正是母亲年轻时的模样。可她的眼瞳却是空的,像是两面镜子,映不出光,只映出观者内心的倒影。林思成知道,那不是真正的她。那是“集体记忆”对“母亲”这一概念的投射,是由千万个梦见过亲情的人共同塑造的形象。

但她所说的话,却是真实的。

“门已开,路尚远。”

他缓缓站起身,拍去衣摆上的沙尘。洞外,一轮明月悬于苍穹,清辉洒落千佛岩,整片石窟群宛如沉睡的龙骨。经幡在无风的状态下轻轻颤动,仿佛回应某种不可见的频率。

他知道,这个世界已经不同了。

不是天翻地覆的剧变,而是一种缓慢、深沉、不可逆转的渗透。就像春水融雪,无声无息地渗入大地裂缝,唤醒沉眠的根系。

回到市区后,林思成没有入住酒店,而是走进一家街角的老茶馆。这里曾是他少年时常来的地方,老板姓王,六十多岁,说话慢条斯理,泡茶的手法却快如疾风。柜台后面挂着一幅褪色的山水画,画旁贴着张手写告示:“今日推荐:梦魂乌龙??喝了会做梦。”

林思成坐下,点了这茶。

老王抬头看了他一眼,动作顿了一下,随即笑了笑:“你来了。”

不是“又来了”,而是“你来了”。

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确认般的笃定。

林思成没问为什么,只是点头。

茶很快端上来,青瓷杯,汤色金黄透亮,香气清幽,隐约夹杂一丝金属味??那是《壬午录》中记载的“星髓引”,一种仅存在于前纪元遗址周边土壤中的稀有矿物成分,据说能增强梦境通感。

他抿了一口,舌尖微麻,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画面:一个小女孩坐在教室里,正用蜡笔画画。她画的是一个男人穿着旧夹克走在雪地里,身后跟着一团模糊的影子。窗外飘着雪,天上画了九轮月亮,还有一面破碎的镜子悬浮在空中,边缘正慢慢长出新的纹路。

下一秒,隔壁桌一位戴眼镜的年轻人突然抬起头,低声说:“我女儿昨天也画了这个。”

林思成不动声色,问道:“她几岁?”

“五岁。”年轻人苦笑,“她说那是‘守梦人’,还说他在找妈妈。”

茶馆里其他客人也开始低声交谈。

“我家孩子最近总做同一个梦,梦见一座水晶城。”

“我老婆梦见自己会飞,醒来发现枕头上有霜。”

“我梦见一条河,河水是蓝色的光,岸边站着很多人,他们都不说话,但我知道他们在哭……为什么我也想哭?”

林思成静静听着,心中了然。

第十镜核的能量并未消失,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完成了“扩散”??不再是封印、不再是掌控,而是化作一种潜意识的共鸣波,通过梦境网络悄然传播。每一个做过相关梦境的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梦见者联盟”的一员。他们或许不记得具体情节,但那种深切的情感连接??对失去之物的怀念、对未知的信任、对彼此灵魂的共感??却真实留存了下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