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从送子鲤鱼到天庭仙官 > 第四百九十四章 阚昆的供词(第2页)

第四百九十四章 阚昆的供词(第2页)

这些声音从未抵达镇山,却因世人内心深处那份“希望被听见”的渴望,悄然汇入归心阵的脉络。而现在,心印石的觉醒,意味着镇山不再局限于被动接收遗物或信物传递的情感,而是开始主动感知天下众生未出口的心声。

“原来如此。”照微闭目感悟,“归心阵从未封闭,它一直在生长。只要有人愿意说,就总会有人听见。”

道士望着玉牌,忽然问道:“那如果……我说的话伤害过别人,还能被听见吗?”

“当然。”照微转头看他,“真正的倾听,不筛选善恶,不论功过。你若真心想表达悔意,那声音本身就值得存在。否则,谁来承担自己的影子?”

道士久久无言,最终深深一拜。

数日后,镇山开启“心印试炼”,召集所有年轻弟子参与。规则极为简单:每人需静坐七日七夜,面对一面空白铜镜,不做任何修行,不诵经打坐,只等待??等待心中是否会有陌生的声音响起。

许多人熬不过第三日便昏睡过去,或陷入幻境自语。唯有几位坚持到最后,睁开眼时泪流满面。

“我听见了一个孩子叫我‘爹’。”一名少年哽咽道,“可我从未娶妻,也无子嗣……但我确定,那是真实的。”

“我听见有人说:‘谢谢你当年没杀我。’”另一人颤抖着说,“可我根本不记得杀过谁……可那一刻,我的心像被人剜了一刀。”

照微一一记录他们的描述,发现这些声音大多来自百年之前的战场、灾年、冤狱,甚至跨越宗门恩怨。它们不属于现在,却因未解的执念、未偿的债、未出口的宽恕,一直漂泊在人间边缘。

“所以归心阵不只是守护‘被听见’的权利。”她在日记中写道,“它也在修补断裂的因果。每一个真诚的倾诉,无论生者死者,都会在宇宙中留下痕迹。而我们的职责,不是审判,而是承接。”

这一年秋天,西域驼队重新启程。新的向导是一位盲女,手持一根白杖,却对商路了如指掌。她告诉同行者:“我能听见沙粒滚动的方向,能听出风里藏着的水源气息。更重要的是,我能听见人心是不是真的想走这条路。”

途经一处荒漠废墟时,她在一片焦土前停下,忽然跪地,将耳朵贴在沙地上。

“有人在这里说过再见。”她轻声道,“不是告别,是恳求。他说:‘你们先走,我会跟上。’但他没能起来。”

众人循她所指挖掘,果然掘出一具枯骨,怀中紧抱一本残破账册。翻开最后一页,写着一行小字:“路还在,人心不能断。”

盲女将账册带回镇山,亲手交给照微。

当晚,归心阵再次波动。金鲤游至湖心,张口吐出一颗晶莹珠子,悬浮于空,内里似有光影流转。照微伸手接过,顿觉神识贯通,竟从中“听”到了那位死者临终前的所有思绪??他对同伴的牵挂,对未能完成使命的遗憾,以及最后一刻望向星空时的平静。

“这是……心语珠?”她震惊不已。典籍有载,唯有至诚至痛之人的执念结晶,方能化为此物,且千年难遇一粒。

她将珠子供奉于碑林中央,立碑铭曰:“信不行于途,而心终有所归。”

消息传开,四方来谒者愈众。有人带着亡亲遗物前来祈愿,有人抱着幼子请教如何倾听孩子的梦话,更有修士远道而来,只为问一句:“我这一生杀了太多人,还有资格被理解吗?”

照微从不拒绝任何人。

她只说:“你想说什么?我在听。”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春分祭。碑文第五字悄然浮现:**“承”**。

五字连读:听、容、默、应、承。

“承载。”长老们议论纷纷,“难道我们要承担天下之痛?”

照微立于碑前,望着远方群山:“不是负担,是连接。当我们愿意承接他人的心事,我们就成了桥梁。不是拯救者,也不是救赎者,只是一个能让灵魂暂时歇脚的地方。”

这一年夏天,中原大旱,民不聊生。朝廷下令征粮,百姓怨声载道。一位年轻官员奉命督办,一路所见皆是饿殍倒毙、孩童啼哭。他本欲秉公执法,却在某夜宿于村庙时,听见屋外传来低语。

是个老妇人在烧纸钱,嘴里念叨:“老头子啊,孩子们都快饿死了,可官老爷说必须交粮……你说我该怎么办?我不想恨他们,可我又忍不住恨……”

官员躲在窗后,听得心如刀绞。次日,他擅自开仓放粮,留下辞官书一封,飘然离去。

三个月后,他出现在镇山脚下,形销骨立,双目失神。

照微接待了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