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在,我们归顺!”
竟是守卫士兵纷纷弃械跪地,甚至有人调转刀锋,指向只儿拂郎亲兵!
原来这几日,《八字经》早已通过商旅、驿卒、私塾学子悄然传入城中。无数百姓读过“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也听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真相揭露,谁还愿为一个卖国贼效死?
只儿拂郎面如死灰,踉跄后退:“不可能……你们都是蝼蚁,怎敢反抗我?!”
李重冷眼看他:“蝼蚁?那你可知,蝼蚁聚而成山,也能埋葬帝王?你最大的错,就是低估了这本书的力量。它不教人造反,但它教会人们分辨善恶。而你??是个彻头彻尾的恶人。”
说罢,他挥剑而出。
剑光一闪,只儿拂郎手中玉圭落地,脖颈现出一道红线。他瞪大双眼,张嘴欲言,却终究未能说出最后一句,轰然倒地。
全场寂静。
片刻后,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齐王胜了!”
紧接着,万众齐呼:“齐王胜了!齐王胜了!”
呼声如潮,席卷全城。
七日后,捷报传遍天下。
应天府光复,伪政权瓦解,只儿拂郎首级悬于城门示众。李重并未称帝,而是发布《安民诏》,宣布废除北汉一切苛政,恢复科举,重建官学,并设立“八经总署”,统管各地义学,确保《八字经》继续流传民间。
同时,他公开揭露只儿拂郎通敌卖国之罪证,联合江淮各路义军,组成“抗虏同盟”,誓师北伐,直指金营。
赵构闻讯震怒,急召群臣议事。有谏议大夫奏曰:“李重虽立功,然擅自兴兵,僭越职权,宜诏令其解甲归田。”
宰相叹息:“此人若肯归附朝廷,自然无患。可若逼之太甚……只怕他又一次被‘逼上梁山’。”
赵构沉默良久,终是叹道:“朕不怕他起兵,只怕天下人心都跟着他走了。”
与此同时,北方边境。
完颜宗弼收到战报,盯着“李重”二字久久不语。良久,他对左右道:“三年前我以为他死了,今日我才明白,有些人,根本杀不死。他的魂,已经种进了千万百姓心里。”
幕僚问:“是否暂缓南侵?”
完颜宗弼缓缓起身,望向南方天空:“不必。我要亲眼看看,这个用一本书打天下的男人,到底有多可怕。”
而在庐州旧塾,晨光再次洒落庭院。
一群孩童围坐在竹亭下,齐声诵读: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窗内,李重提笔写下新篇序言:
>“天下之治,始于蒙养。
>心火不熄,则光明永存。
>吾辈所求,非江山易主,乃大道归流。
>若有一日,孩童皆能持书而立,百姓皆可据理力争,则华夏可兴,万世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