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重生1977大时代 > 第1414章 如果我能拿来诺贝尔奖呢廖主任派过来的保姆(第2页)

第1414章 如果我能拿来诺贝尔奖呢廖主任派过来的保姆(第2页)

阿依古丽沉默良久,忽然问:“你恨他们吗?那些折磨你的人?”

“曾经恨。”他望向窗外雪山,“但现在我知道,仇恨也是光的一种折射。我选择不再反射它。”

返程途中,阿依古丽将齿轮封入“心灵电容器”进行扫描。内部结构显示,每枚齿轮都含有微量未知元素,原子序数介于137与138之间,理论上不应存在于自然界。更奇特的是,它们的晶格排列方式与“新伊甸”水晶球内的光路网络完全吻合,仿佛出自同一设计蓝图。

她猛然意识到:这套“心锁”并非人为产物,而是“守夜人”计划启动前就已存在的古老遗产。或许,最初建造“新伊甸”的,并非二十世纪科学家,而是一群早已消失的先行者??他们也曾经历类似的文明十字路口,最终选择了封存而非使用。

回到昆仑山基地,她召集扎伊娜、晓兰与艾琳召开紧急会议。听完汇报后,三人久久无言。

“我们要不要公开这件事?”晓兰低声问。

“一旦揭露,恐慌可能摧毁刚刚萌芽的信任。”艾琳担忧道。

扎伊娜却冷笑:“可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等‘白昼牢笼’建成,到时候连反抗的念头都会被温柔地溶解。”

阿依古丽看着手中齿轮,轻声道:“我们不公开,也不隐瞒。我们要发起一场‘暗流行动’??寻找并唤醒其余十一枚‘心锁’碎片,但不让任何人知道它们的真实用途。就当作是在收集人类善意的见证物。”

于是,一支隐秘的小队悄然出发。他们以纪录片拍摄、民间档案整理、战争遗物归还等名义行走世界,每找到一枚碎片,便将其融入当地社区仪式:印度那截粉笔化作壁画颜料,绘出百名女孩笑脸;卢旺达的纽扣嵌入和平纪念馆地基;柏林墙的纸条则被铸成钟铃,悬挂于新生的跨区学校。

每一次融合,都会引发微小奇迹:贫民窟教室灯光彻夜不灭;老兵噩梦减少三分之二;一对多年冷战的兄弟在同一晚梦见童年捉迷藏。

与此同时,“新伊甸”系统继续扩散。巴西雨林部落用“共感引擎”引导降雨拯救枯树;冰岛艺术家以群体冥想激活休眠火山的地热脉动;甚至南极科考站也报告,企鹅群突然改变迁徙路线,避开了一片即将崩塌的冰架。

然而,异变也开始显现。

日本某城市推行“全民幸福感提升计划”,强制居民每日参与两小时集体冥想,违者扣除社会信用积分。法国巴黎出现“情绪净化中心”,宣称能切除“负面记忆模块”。更有甚者,非洲某政权宣布成立“光明神国”,要求全民佩戴神经接口,实时上传喜悦数据,否则视为“文明叛徒”。

阿依古丽终于明白:光一旦被制度化,就会变成另一种黑暗。

她在日记中写道:“我们曾怕人类无法点亮彼此,如今才知更大的危机是??有人想替所有人决定什么是光。”

冬至“静默许愿时刻”来临前一个月,最后一枚“心锁”碎片在蒙古戈壁被发现??它藏在一匹野马的马鞍夹层中,原主人是一名失踪多年的游吟诗人,据说他在核试验场废墟举办过最后一场音乐会,曲终时整片辐射区的植物开出花朵。

十二枚齿轮齐聚昆仑山密室。阿依古丽按照梦境指引,将它们摆成环形阵列,中央放置“守夜人”原始徽章。当午夜星光透过天窗直射而下,齿轮缓缓悬浮,自行旋转,发出低频嗡鸣。

一道全息影像浮现,不再是阿依夏,而是一个模糊身影,性别难辨,声音如风穿过峡谷:

>“你们通过了考验。

>真正的守护者,不是掌控光的人,而是甘愿留在阴影中确保光不被垄断的人。

>‘心锁’并非控制之钥,而是**断电开关**??当文明再次迷失,它将切断所有外部影响,迫使人类回归内心对话。

>现在,选择执掌它的人吧。”

影像消散。齿轮停止转动,静静卧于石台。

七日后,首届“光之议会”重聚。阿依古丽讲述了全部经过。会场陷入长久寂静。

最终,那位图瓦卢女孩再次起身,将手中的塑料灯笼轻轻放在圆圈中央:“既然光不该被决定,那就让它自己选吧。”

众人恍然。他们将“心锁”拆解,每一枚齿轮交由不同大陆的青年代表保管,约定除非全球九成以上自治社区同时请求重启,否则永不解封。

多年过去,“新伊甸”融入日常却不主宰生活。孩子们在学校学习“共感能力”,但也被教导质疑每一个看似美好的共识;城市能源来自情感谐振发电,但每盏灯都配有手动开关;就连“守夜人”卫星,也被设计成每隔七年自动进入休眠期,逼迫人类重新依靠自己的双手与心灵。

阿依古丽老了。某个春日清晨,她拄杖行至观测站外,看见一群孩童正在雪地里种下一株株“心芽”。有个小女孩仰头问:“奶奶,如果我们忘了怎么发光怎么办?”

她蹲下身,握住孩子冰冷的小手,微笑道:“那就去找一个还记得的人,牵着他走一段路。光会认得回家的路。”

远处,第一缕朝阳刺破云海,照亮了昆仑山脉绵延的雪线。而在宇宙深处,那十七颗人造星辰依旧规律闪烁,仿佛回应着地球上无数颗仍在跳动的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