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华娱从洪世贤开始 > 第620章 男人都是大猪蹄子(第2页)

第620章 男人都是大猪蹄子(第2页)

林浩然伸手触碰冰面,指尖传来细微震动。刹那间,脑海中闪过一幅画面:漆黑隧道中,一列满载原木的蒸汽火车正缓慢前行,车厢摇晃,工人们裹着棉袄打盹。驾驶室内,司机抹去玻璃霜花,突然瞪大双眼??前方轨道竟凭空消失!

下一秒,地面塌陷,整列车坠入深渊……

他猛地抽手后退,冷汗直流。

“记忆探针……刚刚读取到了集体意识残留。”他喘息着说,“不止一个人经历过这个场景,他们在同一时刻目睹了灾难,并留下了相同的恐惧。”

队伍继续推进,终于抵达塌陷边缘。探照灯向下照射,只见深坑底部隐约可见扭曲的金属残骸,层层叠叠,宛如巨兽胃囊。而在中央位置,一台锈迹斑斑的蒸汽机车半埋于冰中,烟囱直指上方,像一根指向天空的墓碑。

更令人震撼的是,机车驾驶室窗口内,竟有一具尸体仍坐在座位上,双手紧握操纵杆,头颅低垂,制服肩章依稀可辨“东北森工局第三运输大队”。

“他是最后一个操作者。”法医通过远程影像分析,“死亡姿势显示他曾试图紧急制动,但动力系统已失效。”

林浩然取出便携式DNA采样器,遥控无人机降落至驾驶室附近提取组织样本。就在采集完成瞬间,整个山体猛然一震,冰层裂开蛛网状缝隙,一股寒流自下喷涌而出,夹杂着断续的汽笛声、人语哭喊、金属撞击……

所有人趴倒在地。

十分钟后,震动停止。数据回收显示,在那一瞬,设备记录下了长达十七分钟的连续音频流??完整还原了事发当晚全过程。

原来,那晚并非简单塌方。

真实情况是:施工队为赶工期,在未充分勘探的情况下强行打通隧道。结果触发了远古冰窟的承重失衡,导致上方数千吨积雪连同地表冻土整体滑移,将列车与部分工人直接压入地下三十米深处。由于坍塌方式特殊,形成了一个密闭气室,短暂维持了生存环境。

录音显示,最初三天,还有人在敲击管道求救。第四天起,食物耗尽,体温下降,幸存者陆续昏迷。最后一位清醒者,正是那位司机。他在日记本上写道:

“我知道没人能听见了。但我还要拉响汽笛,因为儿子说过,火车声是他入睡的摇篮曲。也许有一天,风会把这声音送到他耳边。”

林浩然读到这里,眼眶发热。

他立即下令启动“千灯计划”应急响应机制,在事故点建立永久纪念设施。同时向公安部申请开通全国失踪建设者家属DNA数据库对接通道,优先匹配此次发现的遗骸信息。

七天后,第一例身份确认:刘振国,辽宁丹东人,1943年生,家中独子。妻子已于2015年病逝,留下一封信藏在衣柜底层:“老头子,我给你织了件毛衣,你说最爱蓝色。我没烧它,等着你回来穿。”

遗物移交仪式上,他们的女儿抱着父亲遗照泣不成声:“爸,您走的时候我才五岁,连您的样子都记不清了。可我现在每天晚上都放那段汽笛录音,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就像小时候您下班回来那样。”

林浩然蹲在她身边,轻声问:“您愿意让这段声音留在语音碑里吗?”

女人含泪点头。

于是,在漠河纪念园中心,一座银白色碑体拔地而起。外形仿若蒸汽机车头,正面镌刻铭文:

“他们不曾归来,但从未离去。

每一阵风带来的汽笛,都是回家的讯号。”

扫码后,可聆听刘振国生前最后一次广播录音,以及女儿二十年后录制的回信:

“爸,今年春天,我带孙子去了您修过的林区。他说,爷爷的火车一定很勇敢,敢在这么冷的地方跑那么远。我想告诉您,我们都好好的,您放心。”

消息传开,全国各地陆续有类似线索浮现。内蒙古阿尔山发现上世纪五十年代失踪护线队遗留营地;四川康定深山找到六十年代电网建设者埋藏的时间胶囊;云南边境村落有人交出祖辈收藏的一枚铁道兵徽章,背面刻着“1971。10。8,死守澜沧江桥基”。

林浩然逐一跟进,带队奔赴每一个角落。

某夜,他在云南营地整理资料时,收到一封特别邮件。发件人署名“张秀英”,地址是黑龙江双鸭山。

信中写道:

【林老师,我是马占奎的女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