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早在三天前,陆小作家就利用权限漏洞,在厂区安保系统中植入了一个“影子账户”,名为“EHS巡检员0”。每当真实巡检员打卡时,系统会自动生成两条记录,其中一条会被自动转发至加密频道,供外部人员掌握巡逻节奏。
而现在,时机到了。
陈默破窗而出,换上早已备好的清洁工制服,混入交接班人群。清晨五点二十三分,他登上一辆开往市区的通勤巴士,将存储器藏进鞋垫夹层,静静等待天亮。
与此同时,香港某栋写字楼顶层,翟达站在落地窗前接起卫星电话。
“拿到了。”陈默的声音沙哑却坚定,“他们的‘赤炉’撑不过五小时,散热方案存在致命缺陷。另外,掺杂工艺依赖日本信越化学的独家原料,供应链极不稳定。”
“很好。”翟达闭上眼,嘴角微扬,“准备发布‘风暴眼’报告。”
所谓“风暴眼”,是研究院策划已久的舆论打击计划。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匿名向IEEE提交一篇题为《关于MKI新型MOSFET热管理机制的若干质疑》的技术论文,用严谨数据揭露其性能虚标;第二,通过欧洲几家独立实验室联合发布检测报告,指出MKI多款主打产品不符合RoHS环保标准;第三,安排财经记者撰写深度调查稿,曝光其东莞工厂存在违规排污、超时用工等问题。
这一套组合拳的目的只有一个:瓦解MKI的品牌信誉,使其即便拥有先进技术,也难以赢得客户信任。
七十二小时后,慕尼黑。
英飞凌股东大会如期召开。会场外仍有抗议者聚集,但气氛已明显缓和。InsideEVs、TomsHardware等主流科技媒体纷纷转载那份匿名论文,标题触目惊心:“MKI神话破灭?碳化硅技术或存重大隐患”。
“传声筒”先生脸色铁青地走进会场。他本以为凭借大股东身份,足以推动并购议案通过。可当翟达走上演讲台,身后大屏幕缓缓展开《技术复兴白皮书》全文时,整个大厅陷入一片寂静。
“各位同仁,”翟达声音平稳却不容忽视,“过去两年,我们确实遭遇重创。但我们从未放弃。就在上周,我们在西昌基地成功实现新型复合基板的完整热稳定运行,散热效率提升三倍;同时,基于自主算法的IGBT控制系统已完成原型验证,响应速度优于现有方案12。6%。”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位董事的脸庞。
“更重要的是,我们确认了竞争对手的真实技术水平。他们并非不可战胜,相反,他们正走在技术冒进与资本泡沫交织的钢丝上。只要我们稳住阵脚,坚持自主研发,未来五年内,不仅能夺回失地,更能引领全球功率半导体的新一轮变革。”
掌声如潮水般涌来。
十六位元老级专家集体起立,带头鼓掌。其中包括曾激烈反对翟达战略的赫尔曼博士。老人眼中泛着泪光,低声对身旁人说:“这才是德国工业应有的姿态。”
最终投票结果揭晓:收购议案以68。3%的反对票被否决。
消息传出瞬间,英飞凌股价应声上涨14。7%,创下近三年最大单日涨幅。而远在东莞的MKI总部大楼内,CEO林振国一拳砸碎办公室玻璃。
“是谁泄露的消息?!”他咆哮道。
没人回答。
陆小作家坐在工位上,默默删除电脑中的临时文件。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MKI内部已经开始清查权限异常记录,最多七十二小时,就会查到那个“EHS巡检员0”的虚假身份。
但他不在乎。
三个月前,当他第一次收到蔚蓝之眼的联络邮件时,对方只问了一个问题:“你还记得2008年汶川地震时,是谁捐建了你家乡那所希望小学吗?”
他记得。
那是翟达以个人名义捐赠的项目,耗资两千三百万元,建成当年便挽救了数百名山区孩子的学业。而那时的翟达,不过是个刚创业失败的年轻人。
从那一刻起,他就决定了要做什么。
夜幕再次降临,他最后一次登录内部系统,上传了一份新的产能预测模型。这份模型经过精心篡改,将原本紧张的资金流描绘得更加恶化,并建议暂缓海外扩张计划。
然后,他关机,收拾背包,悄然离开园区。
三天后,深圳机场。
陆小作家拖着行李箱走过安检口,回头望了一眼南方的天空。一架航班正腾空而起,航迹划破云层,直指欧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