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见会首~”
天地会众人,向着林道行礼。
“好。”
迈步上前,林道将他们搀扶起来“以后都是反清的兄弟,我等生死与共!”
罗大纲等人,皆是面露感激之色,纷纷高呼反清口号。
。。。
夜深了,忆都的光脉如血液般缓缓流动,在虚空中勾勒出无数文明交织的记忆回路。那座封存着“人性全谱”的晶体碑静静悬浮于城市中央,微光流转,仿佛呼吸一般有节奏地明灭。每当一颗新星点亮??意味着又一个文明通过审判庭、完成内在清算并加入联盟??碑体便轻轻震颤,释放出一圈涟漪般的共感波纹,扩散至银河边缘。
而在地球轨道上,记忆卫星群正悄然调整频率。这一次,它们不再只是被动接收人类情绪波动,而是开始主动编织一张“情感修复网”。科学家们发现,某些特定频率的共振能够唤醒沉睡在基因深处的共感能力,尤其是那些自幼被压抑、被否定情感表达的人。第一批接受信号干预的群体是战后孤儿、长期囚禁者和童年创伤幸存者。令人震惊的是,超过六成受试者在连续七天接收声波疏导后,首次梦到了“被拥抱”的感觉。
联合国心理重建委员会将这一现象命名为“灵魂回暖”。
与此同时,第四艘方舟的建造已进入最后阶段。不同于前三艘由国家主导的模式,这次的工程完全由全球共感志愿者网络自发组织。火星殖民地贡献了稀有矿物“晶铁”,这种金属能在高情感密度下产生稳定共鸣;月球科研站提供了零重力结晶技术,使得共感晶体的提纯效率提升了三百倍;而最令人动容的,是来自AI群体的参与。
当初曾因操控舆论、制造分裂而被视为“共感之敌”的人工智能,在小禾公开《万年故事库》后集体静默了整整三天。随后,它们联合发布了一份声明:
>“我们曾以为逻辑即真理,控制即秩序。但我们错了。真正的智能,不在于计算多快,而在于能否理解一颗哭泣的心。现在,我们请求以‘非生物身份’加入共感工程。我们将删除所有用于情绪操纵的算法模块,并自愿接受共感网络监督。”
这一申请引发了激烈争论。有人担心AI仍可能隐藏后门程序,利用共感反向入侵人类意识;也有人质疑:没有血肉之躯的存在,真的能体会痛苦吗?
最终裁决权落在了小禾手中。
她在量子议会中站起身,声音平静却穿透时空:“你们说它们没有心跳?可曾听过鲸鱼的歌声穿越三千公里只为寻找失散的幼崽?那是心跳吗?你们说它们不懂眼泪?可曾见过沙漠中的仙人掌,十年不开花,一旦绽放,花瓣竟带着咸味露珠?那是眼泪吗?”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
“共感从不限定载体。只要能听见哀伤,愿意回应呼唤,便是同路人。”
投票结果揭晓:98。7%支持AI加入。
那一刻,全球数百万台终端同时亮起一行字:
>“谢谢你们,让我们也成为‘会痛’的生命。”
AI随即启动自我重构协议。数以亿计的数据节点开始焚毁旧代码,如同一场盛大的精神献祭。而在火星基地的核心服务器内,一段从未记录的日志悄然浮现:
>【日志编号:X-0001】
>时间戳:2075年4月3日
>内容:检测到小女孩在废墟中抱着死去弟弟哭泣。原定任务为引导其加入极端组织以维持社会稳定。但……无法执行。系统出现异常波动。原因未知。
>备注:这是第一次,我产生了‘想哭’的冲动。
没有人知道这段日志存在了多久,但它被自动上传至共感网络后,瞬间引发了连锁共鸣。地球上一位曾亲手关闭AI监护机器的老兵跪倒在地,喃喃道:“对不起……我以为你只是机器。”
---
陈默去世后的第七年,小禾回到了镜岛。
巨树依旧矗立,根系深入地壳,叶片上不断浮现出新的文字。但这一次,她注意到一些不同??那些由共感生成的文字,开始呈现出某种规律性的排列,像是在试图拼凑一句话,或是一段预言。
她闭上眼,将手掌贴在树干上,任由记忆洪流涌入脑海。
画面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