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母亲留下的脑波样本。我想,它或许也需要一个新的容器。”
俞宁看着那枚晶莹剔透的磁条,眼中泛起泪光。
“你知道吗?当年汐汐临终前,求我做一件事??把她最后的记忆,压缩成一段旋律,注入未出生婴儿的初始神经回路。她说:‘总有一天,会有人再唱起我们的歌。我要让她第一个听见。’”
她顿了顿,轻声道:“小满,就是那个孩子。”
夜色彻底降临。
苏澈走出病房时,手机震动。
是林小满发来的语音,仅五秒钟:
>“主唱大人,今晚我能梦见车站了吗?我想把布丁亲手交给姐姐。”
他站在走廊尽头,望着头顶昏黄的灯泡,按下回复键,录了一段清唱:
>“风不来,花不开,
>灯不灭,人不散。”
发送。
几分钟后,全城多个地点同时发生异象:
-便利店冰柜自动播放同一段旋律;
-地铁隧道内墙壁渗出水珠,排列成音符形状;
-一位失眠的老人突然坐起,跟着哼唱,说自己梦见一个小女孩递给他一块草莓布丁;
-而在城北公墓第三片区第七排,那块无名碑再度泛起幽蓝光芒,持续整整十三秒。
第二天清晨,苏澈回到公寓阳台。
风铃八片叶片齐齐晃动,发出前所未有的清越之声。他打开笔记本,开始记录新的规则:
>**《共感守则第一条》**
>不强迫聆听,不强制回应。
>每一次共鸣,都应始于自愿。
>**第二条**
>所有新生适配者,由主唱亲自引导,为期三年。期间不得暴露身份,避免社会排斥。
>**第三条**
>D线不再作为研究工具存在,而是城市情感缓冲系统。用于安抚创伤、传递遗言、重建断裂的关系。
>**第四条**
>绝不允许将其用于监视或操控。违者,系统将自动断开其连接权限。
写完后,他点击保存,文件命名为:**《黎明宪章》v1。0**
这时,门铃响了。
门外站着林知遥,手里抱着一台改装过的便携式音频分析仪。
“我把D线的部分功能做了民用化剥离。”她说,“现在可以用它检测儿童的共感倾向,准确率98%以上。第一批筛查名单已经定好,全市十二所幼儿园,三百二十七个目标对象。”
“你觉得……我们要筛出多少个‘林小满’?”
她看着他,认真道:“也许不是一个,也不是十个。而是上百,上千。当足够多的人能听见彼此的心声,这个世界会不会少一些误解,多一些温柔?”
苏澈望向远方。
朝阳升起,照在街角新装的智能路灯上,那些灯柱顶端,不知何时已被悄悄加装了微型风铃装置,随风轻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