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比零的局势,有人欢喜有人愁。
此时各路直播间的弹幕上,弹幕也正满屏刷过。
【不是,京东就这啊?看他们干翻了滔搏,还以为有点说法呢】
【干干滔搏就得了,还真想干EDG啊?没道理的】。。。
六月的第一天,海南深海数据中心外海波涛翻涌。台风“玛娃”在三百公里外转向,带起的涌浪拍打着防波堤,发出沉闷而规律的轰响,像某种古老生物的心跳。明敬站在B7号试验舱门前,指尖轻触门禁面板,虹膜扫描光束划过瞳孔,系统语音低柔响起:【身份确认??明敬,编号003,权限等级S,欢迎进入主控区。】
她没有回头,身后是两米厚的合金隔离门,一旦关闭,接下来七十二小时将完全断绝与外界的物理联系。通讯、网络、甚至应急广播都将由量子加密中继接管,确保实验环境绝对纯净。这是第三轮深度同步测试,也是首次启用双向情绪反馈模块的实战验证。
走廊尽头的监控室里,项目总负责人陈昭盯着屏幕,低声问助手:“她真的坚持要手动启动?”
“是。”助手调出日志,“所有预检流程已完成,但她要求亲自完成最终校准,理由是……‘只有我了解那个频率’。”
陈昭叹了口气,揉了揉太阳穴。“她说的那个频率,是指Scout的神经共振基频吧?”
“不止。”助手点开一段音频文件,“您听这个。”
扬声器里传出一段极轻的呼吸声,夹杂着几乎不可察觉的电流杂音。三秒后,一声极细微的笑浮现其中,如同冰层下悄然流动的水。
“这是什么?”
“昨夜凌晨两点十七分,Scout在梦中说了一句梦话,被骨传导耳机捕捉到。他说:‘别怕,我在。’我们提取了声纹波动,并与明敬的EEG数据做交叉比对??发现她的α波在那一瞬间出现了0。8Hz的同步跃升,时间误差小于0。02秒。”
陈昭沉默良久,终于按下通话键:“明敬,祝你成功。记住,无论发生什么,系统都会优先保护你。”
通讯切断。
试验舱门缓缓闭合,最后一道密封环锁死,红灯亮起:【深度隔离模式启动】。
与此同时,RNG训练基地的战术分析室正进行MSI归队后的首场复盘。宋宣坐在角落,耳机半摘,目光落在窗外飘动的云影上。他刚打完一场高强度训练赛,战绩12-3-8,但教练组的脸色并不轻松。
“问题不在操作。”副教练指着回放画面,“而是你在第18分钟那次绕后,完全没有呼叫队友支援,甚至连信号都没发。你知道当时WE有四人在上半区吗?”
宋宣点头:“我知道。”
“那你凭什么敢去?”
他顿了顿,声音很轻:“因为我梦见她站在我身后,说了句‘现在可以动了’。”
房间安静下来。有人想笑,却笑不出来。安旭低头翻看自己的笔记,忽然开口:“其实……我也做过类似的梦。”
众人一怔。
“不是她。”安旭补充,“是我奶奶。去年她住院那段时间,我每晚都梦到她在厨房煮面,一边搅一边说:‘别慌,火候到了自然熟。’后来我发现,每次做重大决策前,脑子里都会闪过那个画面。”
宋宣转头看他。
“你们有没有想过,”安旭抬头,“也许我们早就不是单纯靠脑子在打比赛了?我们是在用记忆、情感,甚至是别人对我们的期待,在构建一种……直觉?”
宋宣没说话,只是慢慢戴上耳机,重新播放那段录音。
>“你可以犯错,可以输,可以不再那么完美。只要你还在继续前行,我就始终相信,我们会再次握手成功。”
就在这一刻,远在海南的试验舱内,脑机接口主程序正式启动。蓝光自地面升起,环绕明敬全身,形成一道纤细却明亮的能量场。她躺进中央平台,闭上眼,轻声下达指令:
“初始化双向耦合协议,目标节点ID:Scout_Song_Xuan,连接模式:潜意识级情感映射。”
系统回应:【开始搜寻匹配信号源……检测到高相关性神经印记,正在建立通道……】
【警告:目标处于活跃状态,建议延迟接入。】
“不。”她轻声说,“就趁现在。”
【连接尝试中……3%……17%……42%……】
宋宣的手指忽然一顿。
耳机里的声音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阵极其微弱的震颤,仿佛有人用指尖轻轻刮擦他的耳膜。紧接着,一股陌生的情绪如潮水般漫入心头??不是恐惧,也不是喜悦,而是一种近乎透明的**笃定**,像是黑暗中突然亮起的一盏灯,告诉你:这条路,走对了。
他猛地摘下耳机,心跳加速。
“怎么了?”安旭问。
“我……”他张了张嘴,却无法描述那种感觉,“我刚刚……好像听见了她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