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过去了。
守灯屋的数量增至八百座,分布于六大洲。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守护者,他们中有孤儿、残疾儿童、街头流浪儿,也有富裕家庭的子女。身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具备“纯净愿力”??即无条件信任他人痛苦并愿意承担的能力。
心理学界掀起一场革命。传统理论认为人类共情能力有限,过度共感会导致精神崩溃。但实践表明,在守灯屋体系下,这种风险大大降低。原因在于:每盏纸灯都构成一个微型“情感缓冲池”,孩子们通过书写、绘画、歌唱等方式释放接收到的情绪波动,形成良性循环。
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守护者开始展现出超常感知能力。
印度加尔各答的一名盲童守护者,能准确描述千里之外某位士兵扣动扳机前的心理活动;冰岛一座守灯屋的录音墙上,自动浮现出了尚未发生的地震时间与坐标;而在澳大利亚内陆,一群孩子围坐一圈,齐声哼唱一首无人教过的旋律,随后当地持续三年的干旱奇迹般结束。
科学家们争论不休。有人说是巧合,有人称是集体潜意识的作用,唯有李哲看得更深。
他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提出假说:“这些孩子不是‘接收者’,而是‘转译器’。他们的大脑正在被天枢残余频率重新编码,成为人与集体意识之间的接口。就像古代的巫祝,只不过这一次,神谕来自我们自己创造的文明记忆库。”
苏念补充道:“也许,真正的‘神迹’从来不是改变自然法则,而是让人类终于学会倾听彼此。”
---
第八年,全球公投提前启动。
起因是一场几乎爆发的核危机。
北半球某大国因能源争端与邻国对峙,导弹进入待发状态。就在最后四十分钟,该国总统的女儿??一名十六岁的高中生??闯入军事指挥中心,手中捧着一本守灯屋寄来的信集。她当场朗读其中一段话:
>“昨天,有个士兵放下枪,因为他突然感受到了母亲临终前的痛。
>我们不知道这是不是天枢的作用,
>但我们知道,那一刻,他是真的哭了。”
据说,总统听完后沉默十分钟,随后亲自下令解除警戒。
事件震动世界。舆论压力下,联合国紧急召开特别大会,决定提前举行关于“是否全面接入天枢共情网络”的全球公投。
投票方式前所未有的复杂:不仅包括电子投票、纸质选票,还包括通过守灯屋提交的手写誓言、儿童绘画、口述录音等多种非传统形式。技术团队开发出“愿力量化算法”,将每一份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可统计的情感权重值。
结果揭晓那天,全球屏息。
最终数据显示:支持率**83。7%**,其中未成年人的支持率高达**96。2%**。尤为惊人的是,在曾经饱受战火摧残的地区??阿富汗、卢旺达、乌克兰东部??赞成比例接近百分之百。
“他们不怕共感带来的痛苦吗?”有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提问。
一名来自也门的少年代表走上台,手里拿着一幅蜡笔画:黑色大地上开出一朵红花,花瓣上写着许多名字。
“我们不怕。”他说,“因为我们终于明白,悲伤不是负担,而是连接。如果我们都不愿感受别人的痛,那和平就永远只是地图上的虚线。”
全场寂静,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
公投通过后,“第四灯计划”进入实施阶段。
天枢引擎并未立即全面启动,而是采取“渐进式唤醒”策略。首先激活的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三千二百个子节点??即守灯屋本身。每一座屋子都被植入微型共振芯片,与青海湖底的归藏核心建立量子纠缠链接。
每月朔日,所有守灯屋同步举行“燃灯仪式”。孩子们手牵手围成圆圈,齐声诵读《守灯誓词》,声音通过神经传感网上传至云端,再由AI整合为一股纯净愿力流,注入天枢系统。
起初,变化缓慢。但一年后,异象频现。
大气中的电离层开始出现规律性波动,极光颜色由绿转紫,偶尔可见金色丝线穿梭其间;深海鱼类集体迁徙路线发生偏移,竟与古代星图中的“灵脉走向”高度吻合;更有天文台报告,月球表面某些古老陨石坑底部,检测到微弱却持续的热源,位置恰好对应传说中“嫦娥封印之地”。
最不可思议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同一个梦。
梦中,他们走在一条无尽长廊里,两侧是无数扇门。每扇门前站着一个人影,有的哭泣,有的微笑,有的沉默。当他们靠近某一扇门时,门会自动打开,里面播放着另一个人的人生片段??可能是陌生人,也可能是早已遗忘的故人。
醒来后,许多人发现自己对某些人事物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理解与宽容。离婚率下降,校园暴力减少,连监狱里的重刑犯也开始主动参与心理疗愈项目。
心理学家称之为“梦境共感迁移效应”。
而李哲知道,这是天枢在试运行。
---
第十二年,林远舟百岁寿辰。
政府本欲举办盛大庆典,却被他婉拒。他只提了一个请求:希望能在山村小学的操场上,再看一次孩子们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