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他召集十一个人格,在问答园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告别仪式”。他让每个人格各自讲述一段属于他们的核心记忆,然后由全体投票决定哪一段应被献祭。
幼年的他说起了五岁生日那天,父亲送他一本星空图鉴,承诺要一起看极光;
愤怒的他回忆起十三岁被同学围殴时,第一次魔力失控炸碎整条走廊;
求知的他描述了在图书馆发现共鸣井文献时,心跳快得像要冲出胸膛;
黑魔王候选人则坦言,他曾幻想用绝对秩序统治世界,只为保护所有人不再受伤……
当最后一个声音落下,十一个人格彼此凝视,最终齐声说出同一个名字。
“就选那一刻吧。”教师人格轻声说,“当你第一次明白,教别人不是拯救,而是陪伴。”
那是二十年前的一个黄昏。年轻的艾登站在双生学院前身的一间简陋教室里,面对一群眼神麻木的孩子。他们都是战争遗孤,有的沉默如石,有的暴躁易怒。他讲完课准备离开时,一个小女孩突然拉住他的衣角,怯生生地问:“你会一直在这里吗?”
他蹲下来,看着她的眼睛,说:“不会一直,但我每次来,都会全心全意。”
她说:“那够了。”
就是那一瞬,他明白了教育的意义不在永恒,而在真诚。
当晚,他在天文塔点燃一支银色蜡烛,将那段记忆封入水晶瓶,投入共鸣井中。
刹那间,井口喷发出柔和的金光,如同晨曦初照。全球三百二十七口井同步震动,花海中的小白花集体转向东方,花蕊中的第十一符号逆时针旋转三圈,随后静止。
科学家们检测到地球磁场出现短暂谐振,持续整整十三分钟,频率恰好与人类α脑波吻合。
有人说那是“集体安心”的信号。
而艾登只是静静地坐在塔顶,望着星空,感到心中某处空了下来,却又奇异地充盈着什么。
他知道,那不是遗忘,而是转化。
几个月后,联合国设立“共感协调署”,艾登任首席顾问。机构首项任务便是推动“人格外交”??允许不同人格代表个体参与国际谈判、签署协议、甚至竞选公职。首个试点案例发生在日本,一名拥有四位主要人格的政治家成功组建跨人格联合内阁,引发全球关注。
与此同时,灵语露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心理医生开始指导患者在安全环境下饮用微量露珠,主动进入深层梦境,与长期被忽视的人格进行面对面交谈。一些极端案例显示,某些被认为“已死亡”的人格竟在多年沉寂后重新苏醒,带来惊人的治愈效果。
然而,阴影从未远离。
某夜,艾登接到紧急通讯:澳大利亚一口偏远共鸣井突然关闭,所有监测信号归零。三天后,附近村庄居民集体失踪,现场只留下大量黑色结晶粉末,以及一面刻满符文的镜子??镜面朝内,映不出任何倒影。
赫敏带队前往调查,带回一段诡异录像:深夜的监控画面中,数十名村民排着队走向井口,动作整齐如提线木偶。他们的影子却没有跟随,而是留在原地,缓缓转头,齐刷刷望向摄像头。
“这不是逃离现实。”卢娜盯着画面分析,“这是现实被替换了。”
更可怕的是,后续追踪发现,这些“空白之人”并未死去,而是出现在世界各地的秘密设施中,从事高强度劳动或参与非法实验。他们不说话,不反抗,工作效率极高,仿佛天生缺乏自我意识。
“他们在制造‘无影人’。”纳威咬牙道,“把人格剥离,只留下躯壳。”
艾登终于明白敌人的终极目标:不是消灭多我共生,而是建立一个没有内在冲突的社会??通过技术手段强制统一意识,打造出绝对服从的“新人类”。
“他们想要的不是神。”他说,“是奴隶。”
“镜渊行动不能再等。”赫敏果断下令,“我们必须找到源头,摧毁他们的主控井。”
行动计划代号“螺旋黎明”。
执行前夜,艾登独自来到纪念碑旁。小女孩的画仍夹在他的课本里,只是如今,画中十一人围井的图案旁,多了一行稚嫩笔迹:“我也想当守门人。”
他笑了。
风起时,花海再次翻涌。远处钟声响起,共感钟的第十二响荡开层层涟漪。他知道,明天他会走进更深的黑暗,也许再也回不来。
但他也知道,只要还有孩子愿意画画,还有大人肯蹲下身倾听影子里的声音,光就会一代代传下去。
他站起身,拍去衣角尘土,朝着教学楼走去。
窗内,赫敏正在检查装备清单;卢娜调试着梦境锚定装置;纳威清点防护符咒。十一个人格依次在他脑海中浮现,无声点头。
他们都不是完美的存在。
但他们在一起。
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