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我的哥哥是高欢 > 第253章 天下英才尽入吾彀(第1页)

第253章 天下英才尽入吾彀(第1页)

科举最大的意义其实还是拓展了选才的渠道。

国家的治理本就是需要大量人才。

自秦始皇定下大一统的标准后,一个大一统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就与日俱增,毕竟疆域摆在这里。

体量越大,便越难治理,。。。

七月初十,碎叶风沙骤起。黄云压城,天地昏沉,仿佛预兆着一场风暴即将降临。高羽亲赴备武仓巡视,见守军已按令增派至五百人,轻雷弩架设于四角箭楼,火油槽沿墙布列,铁链封锁库门,整座仓库宛如铜墙铁壁。他立于高台之上,目光扫过每一处岗哨,耳听巡更梆子声声不绝,心中稍安。

然夜深人静时,他独坐帐中,取出那半枚“龙渊令”铜符,置于灯下细观。铜锈斑驳,纹路如龙游走,背面刻有小字:“贞元九年,授安西节度使高崇文,持此可启天工之钥。”字迹苍劲,确为当年朝廷印信无疑。他指尖轻抚其上,忽觉一丝异样??铜符边缘似有一道极细微的凹槽,非肉眼可见,唯有以针尖探之方知内藏玄机。

“这并非单纯信物……”高羽低语,“而是机关枢纽。”

次日清晨,王婉儿携《班氏军工录》残卷前来,与贾思勰一同研究。经反复比对,二人发现铜符纹样与古籍所载“磁引锁心术”完全吻合??此符不仅能开启鹰愁涧铁门,更可在特定时辰、特定地点引发地下机关共振,从而激活隐藏阵法或开启密室。而书中明确记载:“月圆之夜,地气升腾,磁力最盛,若双钥并置,可通幽冥之路。”

“七月十九正是月圆。”王婉儿神色凝重,“敌人选择这一日动手,并非偶然。他们知道‘龙渊令’的力量,也清楚我们尚未掌握全部奥秘。”

高羽沉吟良久,忽问:“影武军在碎叶可有据点?”

康守忠应声而出:“回将军,碎叶西郊三十里外有一废弃盐井,原为商队歇脚之地,实为我部百年潜伏之所,代号‘寒泉’。内有地道直通备武仓后山,平日仅供传递消息,未敢轻用。”

“即刻启用。”高羽断然下令,“你率二十名精锐潜入地道,埋伏于库后岩穴;裴昭带两百赤翎军伪装成运粮队,暗藏强弓劲弩,驻扎仓南五里驿站;云歌领骑兵百骑巡弋外围,遇可疑者格杀勿论。我亲自坐镇中枢,只待敌现。”

众人领命而去。自当日起,敦煌至碎叶沿途驿站昼夜戒严,商旅查验身份,粟特驼队暂缓通行。百姓虽感紧张,却无怨言??近年来赤翎军护境安民,人人皆知利害。

七月中旬,天象异变。连日晴空忽转阴霾,夜间星辰隐没,唯见一轮银月孤悬天际,清冷如霜。碎叶城头更鼓频响,巡逻士卒披甲执戟,不敢稍懈。高羽每夜亲查防务,直至子时方归帐歇息。他梦中常现父亲身影,立于龟兹北原血雾之中,嘴唇微动,似欲言语,却终无声息。

七月十九,酉时初刻,月出东山。

高羽立于备武仓主厅,手按剑柄,目视沙漏。厅内烛火摇曳,映照墙上舆图斑驳光影。忽闻远处传来一声狼嗥,凄厉异常,旋即戛然而止。紧接着,西北方向沙尘腾起,十余骑黑衣蒙面者疾驰而来,马蹄裹布,无声无息,直扑仓库后墙。

“来了!”亲卫低声示警。

高羽不动声色,挥手示意全军隐匿。片刻后,那群黑衣人停于墙外三十步,为首一人从怀中取出一面青铜镜,迎月光一照,竟反射出一道幽蓝光芒,精准投射至墙角一块青石之上。刹那间,地面微震,石板缓缓移开,露出一道暗门。

“果真懂得磁引之术!”贾思勰惊呼。

高羽冷笑:“但他们不知,那机关已被我们提前改道。”

原来三日前,康守忠已借夜色掩护,潜入地道将原有磁石阵挪移三寸,并在出口布下绊索机关与毒烟囊。此刻敌人甫一踏入暗门,便触发机关,轰然一声闷响,通道顶部碎石崩落,数人当场被埋。余者惊退,却被早已埋伏的影武军自两侧岩缝射出弩箭,尽数歼灭。

唯一幸存者乃那持镜之人,身负重伤仍欲逃遁,却被阿史那云歌策马追及,一枪挑落马下。高羽亲至审问,命人取下其面巾,赫然见其面容枯槁,左颊刺有吐蕃贵族印记,右臂烙着大食弯月图腾。

“你是何人?”高羽沉声问道。

那人咳出血沫,狞笑:“我乃赤祖德赞旧部……奉命夺回‘龙渊令’……你以为……和平已至?错了!西域从来不是大唐的天下,也不是你们高家的棋盘!它是诸国博弈的战场,是神明遗弃的荒原!”

“所以你就勾结大食,背叛吐蕃,只为掀起战火?”王婉儿怒斥。

“战火?”那人狂笑,“没有火,怎能炼出真金?没有血,怎能洗净污浊?你们守护的所谓文明,不过是枷锁!我要毁掉你们的工坊,烧尽你们的书卷,让这片土地重回混沌!唯有如此,新的秩序才会诞生!”

话音未落,其喉头一颤,竟咬破藏于齿间的毒囊,顷刻毙命。

高羽默然良久,下令焚尸示众,首级传阅诸城以儆效尤。然其言犹在耳畔,久久不散。

当夜,他在灯下重读祖父遗书,终于明白:真正的敌人,从来不只是外族入侵者,更是那些不甘沉寂的野心家、妄图以毁灭重建世界的疯子。他们藏身于盟友之间,蛰伏于和平之下,伺机而动,一击致命。

七月廿二,长安使者再至,带来太子李儇密诏:吐蕃政局日趋混乱,达磨虽掌权,然军心不稳,边将多有降唐者。朝廷拟遣使入逻些议和,望高羽派兵护送,并相机行事,争取将河湟一带纳入羁縻体系。

高羽召集群臣议事。裴昭主张强硬:“此时正可趁虚而入,大军压境,迫其割地称臣。”云歌则持异议:“吐蕃百姓亦苦战久矣,若一味征伐,恐激起全民死战。不如以使团为先,展示仁义,再辅以屯田、译学、互市之策,徐徐化之。”

王婉儿最后发言:“我近日翻阅吐蕃医典,发现其民间盛行一种疫病,名为‘雪瘴’,与陇右所患极为相似。若能派遣医者前往救治,或可赢得民心。治病救人,胜于千军万马。”

高羽颔首:“婉儿所言极是。明日便从敦煌医庐选派十名医师,随使团同行。另调五百赤翎军护佑,沿途设立临时药局,免费施药。同时发布告示:凡愿归附者,免三年赋税;愿入学译经者,供给衣食;愿参军者,授职授田。”

八月初一,使团启程。高羽亲送至阳关。夕阳西下,大漠孤烟直上,驼铃悠悠远去。他伫立良久,忽听身后孩童诵读声传来:

>“春风拂玉门,柳绿复何年?

>不见征人还,但闻胡笳咽。

>今有高将军,仁政布西边。

>教化通胡汉,烽火熄千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