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支大军离营两百里,已从“黑风军”的东边进入到了西边,从面朝“黑风军”营地方向,到背对“黑风军”营地方向。
“黑风军”仅有的三万六千骑,没有丝毫保留,全部从营地内冲出,朝着敌骑的后背急刺而去。
当然,双方此刻距离三四百里,“黑风军”根本不可能凭这样的“出其不意”就捅到敌骑的屁股。
当“黑风军”的三万六千骑追上敌骑之时,人家早就做好了调整。
严阵以待,以逸待劳。
再加上兵力上的显著优势。
在敌军将领的眼中,“黑风军”的玄幽铁骑之所以拖到此刻才出动,是因为犹豫纠结。
一方面,“黑风军”知道双方兵力上的悬殊,硬碰硬没有好果子吃。
可另一方面,又无法对即将易手的“根据地”视而不见。
若是坐视这样的情况发生,只有一个营地的“黑风军”,还是得饿死。
这样两难的处境,才令“黑风军”在如何抉择上动摇迟疑。
而当他们得知,“黑风军”仅有的不足四万骑的玄幽铁骑终于被他们给了出来的同时,还得知“黑风军”的玄幽铁骑,犯下了一个致命失误。
无论人还是马,都没有穿戴甲胄,而是将之驮在马背上。
“这不是找死吗?”
“难道还想赶在战斗之前才慢条斯理的穿戴甲胄?”
得知敌军犯下了这般致命的错误之后,观麾下的铁骑一边从容调整,一边对敌军在玄幽铁骑运用上的不专业进行调侃。
虽然,这样的行为在他们看来很离谱。
可若往回看,这其实也是他们这支专业铁骑的“来时路”。
他们也是在吃了许多大亏之后,才一点点走向现今的专业化。
不过,也有人感到疑惑。
“不是说,敌军铁骑都是从咱们手里抠过去的吗?
他们不懂,那些投降的也不懂吗?”
对此,旁人也有回答。
“你觉得,这种刚投降的,在这种时候,能有多少发言权?”
“更何况,外行指挥内行这种事,难道还见得少了吗?
那种一知半解的更可怕,说不定还以为自己发现了一个其他傻瓜都没有想到的绝妙好点子呢!”
时间回溯,当三万六千玄幽骑有组织的陆续出营。
刘牧见耿煊站在大门旁,眼睛盯着马背上那一个个巨大的,专门用来放置甲胄的包裹,凑过来主动解释道:
“这都是空的。。。。。。我想了下,若是就这么冲出去,甲胄都不带,很可能会惹来怀疑。”
耿煊点头,甚至能够理解刘牧这般安排的精妙。
将破绽包装成失误。
当敌军发现真相,意识到被要的那一刻,耿煊真的很好奇,他们究竟会如何表现。
当“黑风军”被钓出营后不久,敌军就停止了西进,开始主动朝“黑风军”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