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帝秦设计师 > 第93章 秦为西用的开始(第2页)

第93章 秦为西用的开始(第2页)

技术人员惊叹不已:这套系统竟具备初级AI学习能力,能根据观众反应调整血腥程度与情感煽动力度。“这是认知战争的工业级武器。”苏婉儿面色沉重,“比紫烟散更危险,因为它不需要让人中毒,只需让人相信。”

王昭下令立即销毁母盘核心,但保留副本存入全息史馆“黑暗展厅”,并附加警示:“此物诞生于恐惧,成长于谎言,终结于光明。愿后世永记:技术无善恶,人心有明暗。”

就在此时,南海再度传来消息:那位曾制造紫烟散的老太医,在破妄讲堂授课三年后,因积劳成疾卧床不起。临终前,他召集所有听过他课的学生,颤声说道:“我一生骗人,晚年才学会说实话。现在我要再骗一次??骗我自己相信,我能赎完罪孽。”

众人泪下。次日清晨,老人安详离世。遵其遗愿,骨灰撒入南海,碑文仅刻二字:“求真”。

全国多地自发举行悼念仪式。咸阳九柱广场上,一群少年用萤石灯拼出“谢谢您说真话”字样,航拍影像传遍诸郡。更有数十名曾受害之家联名上书,请求将其事迹载入《镜渊英名录》。

王昭亲批:“准。备注:非因功绩,而因其转变本身即为制度胜利。”

岁月如流,又逢醒世钟鸣响十八下。

这一年,第一代接受完整公民教育的青年步入仕途。他们在地方推行“阳光决策周”:每周公开讨论三项政策草案,允许全民提交修改意见,采纳者署名列入正式文件。某县甚至试行“反向述职”??官员不上报政绩,而是由百姓列举其失误,再逐条回应整改方案。

与此同时,海外交流日益频繁。大夏国派遣百人使团来秦游学,重点研究“民审制”与“跨境真相机制”。欧律狄刻再度来信:“你们教会世人,民主不仅是投票,更是持续质疑的能力。”

印度河流域使者带回简易幻象箱后,成功揭穿当地祭司“神迹显灵”骗局,引发宗教改革浪潮。回信中写道:“贵国所赠非器物,乃勇气之火种。”

而在帝国腹地,一场静默革命正在发生。某日,一名普通邮差因发现上级篡改灾情通报,毅然通过议事亭举报。经查属实,涉事官员罢免,邮差获爵一级。事后有人问他为何冒险,他笑道:“我家小子天天背‘不行贿、不沉默、不盲从’,我要是不说,回家都抬不起头。”

类似故事层出不穷。医生拒开虚假证明,工匠拒绝偷工减料,连街头小贩都学会查验供货商的“诚信码”。社会信用体系不再是冰冷数据库,而成了人人可触的生活准则。

王昭年逾花旬,须发尽白,仍每日巡视镜渊中枢。某夜,他独自登上钟楼,望着万家灯火,忽觉一阵眩晕。苏婉儿闻讯赶来,强令他歇息。

“别忙了。”她握住他的手,“该交给下一代了。”

“可我还想再看看。”他望着远处学堂不灭的灯光,“看他们会不会忘记提问。”

她轻声道:“不会的。昨天我去小学听课,老师问‘谁来监督监督者’,全班三十个孩子,二十九个举手。最后一个没举的,是因为正在写提案??要给萤石系统加个‘疲劳预警’功能,防止监察员过度劳累。”

王昭笑了,眼角泛光。

数月后,他正式辞去镜渊总设计师之职,推荐由新一代技术影卫领袖接任。交接仪式简单至极,唯有两句话交接:

“守住真实。”

“永远允许被质疑。”

退隐之后,他搬至咸阳郊外一处小院,门前种竹,窗下读书。偶有访客前来请教治国之道,他总指向墙上一幅字:“制度如渠,导水而非控水;人如活水,宜疏不宜堵。”

某日清晨,邻家孩童跑来敲门,手里拿着一张涂鸦画:画中一个白胡子爷爷站在高山上,手中牵着无数条发光细线,连接着城市、村庄、学堂、议事亭。

“这是您。”孩子仰头说,“我在作文里写了您,题目叫《那个让我们敢说话的人》。”

王昭怔住良久,终将画收下,挂在书房正中。

当晚,他提笔写下最后一篇日记:

“四十余年奔走,非为建不倒之墙,实为育不跪之人。

我不知未来如何,但知今日之种已生根。

若有朝一日黑暗重临,请记住:

第一个举起萤石灯的,未必是英雄,

可能只是一个孩子,

问了一句??

‘这件事,是真的吗?’”

墨迹干透,窗外春雷轻响,新雨落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