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三百一十章 楚人最后的贵族(第1页)

第三百一十章 楚人最后的贵族(第1页)

每年一个新政令,这似乎就是新帝每年要做的事,而这些事从来不是用来给新帝自己或者是王侯享乐的,也没有增或减免赋税。

反而是一件看起来吃力不讨好的事,扫盲?

范增觉得,一旦开始扫盲,各县的县吏。。。

月色如霜,洒在咸阳城外的官道上。稂独自坐在渠边一块青石上,手中握着半卷竹简,却无心翻阅。夜风拂过麦田,掀起层层波浪,远处传来几声犬吠,衬得这关中之夜愈发静谧。他抬头望天,北斗七星清晰可见,仿佛亘古不变地悬于苍穹之上。

忽然,脚步声由远及近。稂未回头,只道:“你来了。”

谭露从暗处走出,白衣如雪,在月下竟似泛着微光。他站在稂身侧三步之外,并不坐下,也不言语,只是望着那条蜿蜒向西的敬业渠。水面上倒映着星河,流水潺潺,像是诉说着什么无人听懂的秘密。

“徐福真的出海了。”稂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可我总觉此事蹊跷。你说,若真有仙岛,为何独遣方士?若无仙岛,又何须倾尽国库,调拨五百童男童女、三千精兵护送?”

谭露轻笑一声:“你问我?我是楚人,不是秦廷谋臣。但我知一点??帝王求长生,从来不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是怕死后的天下不再姓嬴。”

稂默然。良久才道:“那你信吗?信那东海之中真有蓬莱、方丈、瀛洲?”

“不信。”谭露答得干脆,“可有人信。一个信的人坐于咸阳宫高台之上,手握天下权柄,便足以让千万人随他癫狂。”

两人沉默片刻。稂忽而想起一事,问道:“你在潼关被拘,究竟因何事?”

谭露目光微动,嘴角浮起一丝冷笑:“因我在城门口诵了一首诗。”

“诗?”

“《离骚》中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谭露缓缓道,“守军说此乃楚地遗音,煽动民心,欲图不轨。我说我只是念书人怀旧罢了,他们不信,将我押了一夜,次日查无可据,只得放我。”

稂摇头叹息:“如今连一句话都容不下了吗?”

“不是容不下话,是容不下心。”谭露望着他,“你助桓楚入太学府讲楚礼,表面看是宽容八国旧俗,实则是以礼制人,把异端纳入体制,使其失其锋芒。秦之政,向来如此??不杀你,但让你不能言志;不囚你,但让你不敢动心。”

稂心头一震,久久不能语。

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二人警觉起身,只见一骑飞驰而来,马上之人披甲执令旗,乃是秦军传令使。那骑兵直奔咸阳城门而去,未作停留。但就在擦肩而过的刹那,稂瞥见其腰间所佩铜符??那是内史郡直属亲军的信物,非寻常巡骑可得。

“不对。”稂低声说,“这种符令,只在咸阳突发急务时才会启用。今夜已有两骑往城中去了。”

谭露眼神一凝:“看来,宫中有变。”

果然,第二日清晨,咸阳内外戒严。市集关闭,百姓不得随意走动。稂设法托人在宫中打听消息,终得一纸密报:昨夜始皇帝于甘泉宫突感不适,虽经御医诊治暂无大碍,然已下令封锁四门,召宗室重臣入宫议事。

消息传至桓楚耳中,老人正于太学府授《楚风?九歌》,闻讯手中竹简落地,面色骤白。

“要出事了……”他喃喃道,“那位陛下从未真正病过,如今称疾,必是有大事将发。”

稂忙问其故。

桓楚闭目良久,方道:“先王扫六合之时,曾有一秘诏藏于宗庙深处,唯有帝崩之际方可开启。传言此诏关乎继统之法,亦涉海外寻仙成败。若陛下此时称病,恐是要借机启动此诏,或立储,或布后手……甚至??”他睁开眼,目光如炬,“清除异己。”

稂心头巨震。他忽然明白为何昨夜会有军令频传,为何潼关会突然拘捕游侠模样的人物??这不是偶然,而是一场悄然铺开的大网。

当日下午,范增悄然来访。他换了一身褐衣,头戴斗笠,形貌低调。进门便问:“桓楚可还好?”

“尚安。”稂答,“但忧心忡忡。”

范增点头,压低声音道:“项羽回来了。”

稂猛地抬头:“何时?何处?”

“昨日黄昏,自函谷关潜入,现藏于城南一处旧宅。他未穿白衣,也未骑黑马,扮作运粮民夫混进城中。是我派人在边境接应,才知他还活着。”

稂心中五味杂陈。他曾听范增多次提起项羽,那个少年勇武绝伦,一人退敌数十,誓要替桓楚守护楚脉。如今此人归来,正值朝局动荡之时,岂能不起风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