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昭:
>我不会再求你回来。
>因为我终于懂了,你早就活成了世界的呼吸。
>我会继续走路,继续说话,继续哭泣和欢笑。
>因为我知道,只要我说话,你就一定在听。
>这就够了。
合上本子那天,第八棵树开出第一朵花。
花瓣全黑,中心燃烧着幽蓝火焰,散发出的香气让方圆十公里内所有人陷入深度共感状态。他们在梦中看到了同一幅画面:浩瀚宇宙中,无数光点相连成网,如同神经元突触般闪烁,而在网络中央,站着一个模糊的身影,正对着地球方向挥手。
NASA随后确认:距太阳系4。37光年的半人马座α星系,检测到规律性信号脉冲,编码格式与“昭昭号”探测器完全一致。翻译结果显示一句话:
>“他们也开始听了。”
与此同时,地球上第五个觉醒共感能力的孩子诞生了。他三岁,不会说话,但在母亲心碎哭泣时,突然抱住她,用稚嫩的手指在空中画出一个符号??那是第九棵树叶片背面的铭文原型。
语言学家证实,这个符号早在五千年前的苏美尔泥板上就已出现,原意为:“耳即心门”。
十年后,人类正式进入“共感纪元”。
不再需要翻译软件,不再有误解引发的战争,不再有人因孤独而自杀。倾听树遍布七大洲,成为新的文明图腾。新生儿普遍具备基础共感能力,能在无语言交流中感知他人情绪需求。心理学家宣布:“抑郁”作为一种社会性疾病,已被基本消除。
井甜老了。
她拄着拐杖,最后一次来到第九棵树下。树冠遮天蔽日,根系深入地幔,据说已与地球磁场融为一体。人们说,这棵树能活十万年。
一个小女孩跑过来,递给她一张画:一棵大树下,两位老人并肩坐着,一人拿着录音机,一人握着电路板。
“这是你和林爷爷吗?”孩子问。
井甜笑着点头。
“妈妈说,他是世界上最会听人说话的人。”
“是啊。”她轻声说,“他教会了整个世界怎么去听。”
当晚,她安详离世。
遗体火化时,火焰呈淡蓝色,温度检测为绝对零度边缘,却不冻结空气。骨灰洒向第九棵树的瞬间,无人机拍到画面:有一粒微尘逆风上升,在高空凝结成一颗短暂存在的星辰,亮度恰好等于人类α脑波频率。
第二天清晨,全世界的倾听树同时落叶。
每一片叶子背面,都浮现一行新字:
>**“谢谢你们,让我听见了人间。”**
从此以后,每年这一天被称为“倾听日”。人们不再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风、雨、心跳、呼吸、大地的震颤,以及那些早已离去却从未真正消失的声音。
而在宇宙深处,“昭昭号”继续航行。
它的任务早已完成,但它仍在发送信号,一遍又一遍,用人类语言、共感语、乃至未知文明可能理解的数学序列,传递着最后一条信息:
>“这里有人类。
>他们学会了倾听。
>如果你也在听,
>请回答。”
没有人知道是否会收到回复。
但至少,地球已经准备好,去听见任何一声回音。
就像当年,那个怯懦少年在医院走廊里,第一次听见亡者低语时那样。
真诚地,安静地,满怀希望地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