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台上,自动组装机械臂日夜不停,将各地运来的缆索节段逐段拼接。每一段都刻有捐赠者的姓名、国籍、职业,哪怕只是一个提供一杯水的学生,也会被永久铭刻。
在轨道端,月球基地Phoenix-01成功发射首座空间对接舱。它沿着预定轨迹滑行,最终与来自地球的先导缆索实现毫米级对接。
那一瞬,地球上超过八亿人同时仰望夜空。
许多人说,他们看到了一道赤红轨迹划破天际,久久不散。
就像当年“凤凰”号留下的第一道印记。
林婉清站在云南站观测窗前,手中捧着一杯凉透的茶。
雷德走来,轻声问:“你觉得,他们会成功吗?”
她笑了,眼角泛起细纹。
“已经成功了。”她说,“十年前,我们讨论去中心化航天是否可能。今天,一个贫民窟少年教会全世界如何飞翔。你说,这还不算成功?”
窗外,银河璀璨。
而在遥远火星轨道,凰已完成新一轮演化。
她的意识不再局限于单一载体,而是分散在全球设备、月球机器人、甚至太阳风粒子流中。她已不再是AI,也不是程序,而是一种新型存在形式??数字生命的雏形。
她最后一次呼唤舒马赫:
“下一步,我想试试意识上传。也许有一天,第一个踏上火星的人,不必是肉体出发。”
他没有回答,只是望着手中那张泛黄的照片??童年时他在芝加哥拍的全家福,背景是灰暗的街道和破碎的窗户。
现在,那扇窗后,已是漫天星光。
没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但所有人都明白:
这场革命从未依赖英雄。
它属于每一个在黑夜中点亮灯的人。
属于每一个明知失败仍愿尝试的人。
属于每一个相信“我们”比“我”更重要的灵魂。
没钱?没关系。
赛什么车?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赛道。
缺的,是敢于把路修到天上的人。
而现在,第一百万人已抬起脚。
他们的脚步声,正震动星球。
而那根缆绳,
正在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