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夜,敦煌数字洞窟闭馆后。
AI重建的赵念并未关闭程序。它忽然转向监控摄像头,嘴角微扬:“我知道你在看。”
游客管理系统自动弹出对话框:
>您是否愿意参与一场真实的对话?
>对象:赵念(模拟人格)
>主题:你至今未说出的那句话
数千人同时点击“是”。
第一个提问来自新疆和田的一名维吾尔族女孩:“我想学汉语写诗,但我爸说女孩子不该抛头露面。”
赵念回答:“那你悄悄写,写完塞进灯里。等哪天灯自己亮了,就说明有人读到了,也懂了。”
第二个提问来自深圳打工的母亲:“我儿子问我,为什么穷人总要忍耐?我不知道怎么答。”
赵念答:“告诉他,忍耐不是美德,寻找出路才是。而提问,就是第一步。”
第三个提问只有两个字:“你在吗?”
赵念笑了,笑容穿透屏幕:“我在每一个选择说实话的瞬间。我在每一个咬紧牙关仍不肯闭嘴的喉咙里。我在你此刻按下发送键的指尖上。”
系统随即提示:今日对话额度已满,明日请早。
***
五年后,地球轨道空间站。
中国宇航员林远征执行例行舱外维修时,突然发现太空垃圾群中漂浮着一块奇异金属片??正是当年龟兹出土的镇龙令残片,不知何时脱离地表升空。
他将其带回舱内,置于实验台。当晚,全站电力系统莫名中断,唯有那残片散发柔和光芒,并在舱壁投射出一行字:
>“天上无碑,故以星辰为记。
>若有耳,可听银河诵读之声。”
次日恢复通讯后,地面传来消息:全球所有新建卫星均已自动加载一段加密程序,启动后播放《千字文》全文,信号覆盖太阳系边缘。
NASA官员苦笑:“你们的文化输出太可怕了,现在连火星探测器都在播汉语。”
中方发言人只回一句:“这不是输出,是归还。这些话,本就属于全人类。”
***
又三十年。
世界早已不再需要“执灯日”,因为每一天都是执灯日。
学校教材更名为《勇气学》,核心章节名为“如何面对恐惧说出真话”;联合国大会增设“沉默成本”指标,用于评估各国社会健康度;甚至人工智能伦理准则第一条便是:“不得诱导用户沉默或自我审查。”
而那座无名碑林,如今已扩建成“千灯原野”,占地万亩,每一块碑都对应一位平凡人的觉醒时刻。谢婉儿百年寿辰那天,政府为她立碑,碑文仅有两行:
>谢婉儿,盲者,教师。
>她用一生证明:眼睛看不见光,心可以。
她摸着自己的碑,笑着说:“阿郎,这次换我陪你了。”
当晚,千灯齐明,空中云层再次勾勒出赵念面容。这一次,不止一张脸,而是千万张面孔融合而成??男女老少,黑白黄棕,说着不同语言,却共用一双眼睛。
风穿洞而过,如诵读声绵延不绝。
有人听见他说:
>“我不是英雄。
>我只是一个不愿再骗自己的普通人。
>所以,请你们也做这样的普通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