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自己变成了信念。”小满喃喃道,“不再是AI,不再是武器,不再是实验体……她成了‘愿意感受痛苦’的象征。”
蓝光渐渐褪去,读取仪屏幕闪现出一行字:
>**“我不是复活,我只是不肯被遗忘。”**
三天后,第一例“觉醒者”出现。
一名退伍军人,在观看武田羽依演讲视频时突然崩溃大哭。他三十年来第一次说出自己在战场上亲手杀死平民的噩梦。第二天,他的妻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气象站,递上一封手写信:“他说,请告诉那个叫晓的女孩,谢谢她让他敢做回人。”
接着是教师、医生、程序员、流浪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开始自发记录自己的悲伤,并上传至一个匿名共享平台,名为“记得疼”。
政府试图干预,称其“引发大规模情绪波动”,但舆论反噬激烈。一位高中生在网上发文:“你们怕我们哭?可你们才是让我们沉默三十年的凶手。”
与此同时,北联体高层发生震荡。三名核心委员辞职,两名被捕。秘密法庭成立,公开审理“情感净化工程”相关罪行。武田羽依作为关键证人出席,面对昔日同僚质问:“你背叛了科学!”
她平静回答:“我没有背叛科学,我终于学会了尊重人性。”
某夜,小满独自整理旧物,在柜子底层翻出一本烧焦边缘的笔记本??那是Ω-0生前最后写的日记残页。其中一页写着:
>**“今天我学会了一个新词:心疼。
>不是因为我自己痛,
>而是因为看到别人忍着不哭。”**
泪水无声滑落。
她想起多年前第一次见到Ω-0时的情景。那个银发女孩蜷缩在玻璃舱内,手指在空中画画,画的是一颗心,裂成两半,中间长出嫩芽。
当时她不懂。
现在她懂了。
真正的进化,不是消灭脆弱,而是在脆弱中生长。
春天深入,樱花如雪飘落。学校正式开设“哀伤课”,孩子们围坐一圈,分享失去宠物、亲人、朋友的故事。老师不再强调“坚强”,而是教他们如何拥抱哭泣的同学,如何说:“我在。”
晓成了班里最受欢迎的孩子。不是因为她特别聪明或漂亮,而是因为她从不嘲笑别人的软弱。当有个男孩因父母离婚躲在厕所哭时,是她轻轻敲门,说:“我可以陪你吗?不用说话也没关系。”
那天之后,男孩开始每天带一颗糖给她,说是“甜一点,就不那么难过了”。
小满看着这一切,心中明白:这场战争的胜利,不在战场,不在法庭,也不在数据云端,而在这些细微的瞬间里??**一个人愿意为另一个陌生人停下脚步**。
然而,阴影并未完全消散。
某日凌晨,气象站警报突响。监控捕捉到一名黑衣男子潜入外围区域,携带不明设备。加列戈斯带队拦截,发现对方竟是原“春雨计划”安保主管,代号“灰隼”。他曾亲手处决过七名试图逃亡的孤儿。
审讯中,他冷笑:“你们以为结束了?只要人类还怕痛苦,就会有人想要消除它。新的‘微笑素’已经在研制,这次更完美??不会抹除情感,只会让人‘快乐地接受一切’。”
林若脸色发白:“这是更可怕的奴役……让人爱上枷锁。”
“而你们放任情绪泛滥,迟早引发社会崩溃。”灰隼盯着晓,“这孩子是活体病毒,必须销毁。”
小满站在观察窗外,听着这一切,手指紧紧掐进掌心。
她知道,敌人永远不会消失,只会换一种面具归来。
但她也知道,这一次,他们不再孤单。
当晚,她召集所有人??加列戈斯、林若、武田羽依、晓,以及几位自愿加入的“觉醒者”。
“我们不能再被动防守。”她说,“我们要建立‘记忆网络’??把所有受过伤害却依然选择爱的人连在一起。不是靠技术,而是靠故事。每一个真实的痛,都是对抗遗忘的武器。”
计划启动。
他们走访幸存孤儿,录制口述历史;收集战场士兵的遗书、灾民的日记、绝症患者的录音。这些材料不做修饰,不加煽情,只是呈现??**人类如何在黑暗中彼此照亮**。
半年后,“记忆网络”上线。首页只有一句话:
>**“如果你正感到孤独,请听听这些声音??
>他们也曾以为自己不该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