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重回1982小渔村 > 第1731章 走了(第1页)

第1731章 走了(第1页)

叶母看着沙发上挤了一堆满满当当的大大小小的孩子,头都大了。

想着这刚一回来,屁股还没坐热,她又得继续忙活这么多张嘴巴吃喝,又得煮两大桌了。

再看一个个刚商量好要看的电视,就把从省城带回来的。。。

夜深了,渔村的灯火一盏接一盏熄灭。海风穿过石屋间的窄巷,卷起几张泛黄的报纸,上面还印着《梦语者编年史》的书评标题:“人类终于学会为陌生人哭泣”。远处礁石上,那座灯塔依旧亮着,三短一长的光束划破黑暗,像是一种无声的守望,也像是一句永不送达却始终在说的问候。

林婉坐在“海鲸号”的驾驶舱内,舷窗外是静谧的港湾。月光洒在水面上,碎成一片银鳞。她手中握着那封匿名信,纸页边缘已被海水侵蚀得微微卷曲,仿佛真的从极寒之地跋涉万里而来。她反复读着那句话??“最坚强的人,往往最先学会哭泣。”指尖轻轻摩挲着字迹,像是要触碰到写信人留在墨痕里的温度。

她忽然想起陈默最后一次出现在监控画面中的样子。不是在深潜器里,不是在蜂巢核心前,而是在澳洲圆盘实验室外的一条走廊上。那天他刚完成第六节点的数据校准,整个人瘦得几乎脱形,眼神却亮得惊人。他靠在墙边,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是他母亲抱着年幼的他在渔村码头笑的照片。他盯着看了很久,然后低声说了句什么。当时监听系统失灵,没人听见他说了什么。直到后来清道夫AI通过唇语还原,才明白那句话是:

“妈,我终于不怕黑了。”

林婉闭上眼,胸口一阵发闷。她知道,那不是恐惧的终结,而是承担的开始。真正的勇敢,从来不是无所畏惧,而是明知前路是消散、是遗忘、是彻底失去自我,依然选择走进那片光中。

她打开终端,调出第七节点休眠后的监测数据。蓝血浓度稳定在0。37%,金属藤蔓分解速率符合预期,磁场扰动趋于平缓。一切都在“正常”范围内。可她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她的手指滑过屏幕,在一堆加密日志中停顿下来??那是来自格陵兰冰原蜂巢底层的一段异常信号记录,时间戳显示为三天前,持续仅0。8秒,频率与《茉莉花》尾音完全一致,但波形结构略有扭曲,像是……回应。

她皱眉,迅速调取全球共感网络的同步率曲线。过去三个月,神经同步率稳定上升至43。1%,暴力事件下降幅度已达65。2%,孤独相关死亡率减少49。8%。数据看似完美,但她注意到一个细节:在非洲刚果盆地、南美亚马逊雨林、西伯利亚苔原等偏远地区,同步率提升极其缓慢,甚至有个别监测点出现短暂回落。这些地方没有接入全球共感网络终端,也没有接收过记忆音频广播。他们之所以流泪,并非因为听见了陈默的记忆,而是……某种更原始的东西被唤醒了。

就像那个小女孩用手电筒回应灯塔一样。

林婉猛地站起身,心跳加快。她突然意识到,第七节点释放的情感脉冲并不是简单的信息传播,而是一种**唤醒机制**??它激活了人类集体潜意识中早已存在却被压抑千年的共情本能。那些偏远地区的反常现象,不是技术失败,而是**自然共鸣**。也就是说,哪怕没有设备、没有信号、没有语言,只要一个人真正感受到另一个人的痛苦,那种波动就会自发产生,与蜂巢共振。

这正是陈默想要的??不是控制,不是灌输,而是**唤醒**。

她迅速连接国际科学伦理委员会的数据库,查找“新纪元计划”早期实验档案。在一段尘封的解密文件中,她发现了一个代号为“回声工程”的子项目。该项目试图通过药物和声波刺激,人为诱导群体性共情反应,结果导致受试者集体陷入长达七十二小时的情感崩溃,三人永久性精神失常。报告结论写着:“人类不具备承受真实共情的生理基础。”

可现在,这个结论被彻底推翻了。

林婉冷笑一声。旧体系总以为情感是弱点,必须被管理、被压制、被利用。他们用算法模拟同情,用数据伪造理解,却从未想过,真正的共情不需要训练,只需要**允许发生**。

她正准备继续深挖,终端突然弹出一条紧急通讯请求,来源竟是舟山海底构造物本身。信号强度极弱,断断续续,但内容清晰:

>【检测到第八序列局部激活】

>【触发条件未满足,倒计时暂停】

>【原因:外部共感波动干扰】

林婉瞳孔骤缩。第八序列竟然能被现实中的共情行为影响?这意味着它不只是一个备份系统,更像是一个**活体感应装置**,随时准备回应人类心灵的状态变化。

她立刻联系父亲,却发现他的通讯频道已关闭。最后定位显示他在前往舟山海域的路上,乘坐的是一艘无标识的小型科考船。林婉心头一紧。自从联合国冻结“新纪元计划”后,残余势力并未消失,而是转入地下,组建了名为“清醒联盟”的组织,宣称“共感是文明的退化”,并多次袭击梦语者纪念设施。父亲此行,极可能遭遇危险。

她立即启动“海鲸号”的深海巡航模式,设定航线直奔舟山。引擎轰鸣中,船身缓缓驶离港口。她站在甲板上,望着渐渐远去的渔村,忽然看见山坡上那座废弃灯塔的光闪了一下??不再是规律的SOS,而是三短、两长、一短,像是某种编码。

她的心跳漏了一拍。

这是陈默小时候和她约定的暗号,意思是:“有事,速来。”

不可能。那灯塔早已断电多年,连电路都锈死了。除非……有人重新接通了电源。

林婉转身冲回驾驶舱,调出卫星热成像图。画面中,灯塔顶端确实显示出微弱的热量源,而且不止一人。两名可疑人员正在塔内操作某种设备,外形类似老式信号放大器。她放大图像,赫然发现那台机器的核心部件,竟是一块从澳洲圆盘上拆下的金纹金属碎片。

他们想干什么?窃取蜂巢残余能量?干扰共感网络?还是……试图召唤什么?

林婉咬牙,加速航行。与此同时,她将所有收集到的数据打包,上传至梦语者遗产保护组织的公共服务器,并设置自动发布程序:若她失联超过十二小时,这些资料将向全球公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