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大明第一国舅 > 第637章 伟大的冒险(第1页)

第637章 伟大的冒险(第1页)

如果派几条大船,再派上三百人、五百人,在朱元璋看来花不了多少钱。

给这些人足够的赏银、照顾好他们的妻儿,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再许以成功归来后的高官厚禄。

这一切在朱元璋看来都是极小的成本,。。。

夜色如墨,海风裹挟着咸腥气息拂过码头。那艘名为“启航”的双桅帆船在月光下泛着幽暗的光泽,船身虽不大,却结实坚固,龙骨用福建老杉木拼接而成,甲板上已备齐淡水桶、火药箱与长矛弓弩。船尾舱室里,一张牛皮地图摊开在案上,上面用朱笔圈出一条自大明东南沿海出发,经琉球折南,穿越赤道洋流,直抵爪哇的航线。

马寻派来的副使陈九渊正蹲在灯下核对物资清单。他是原水师百户,因得罪上司被贬回乡,后经舅母辗转寻得,识天文、通潮汐,更难得的是胆识过人。他一边拨弄算珠,一边低声念叨:“粮草够撑四个月,火油三十坛,铁钉五百斤……还差两具六分仪。”话音未落,门外传来脚步声,一名披蓑戴笠的年轻人推门而入,将一包裹放在桌上,解开后赫然是两架黄铜打造的六分仪,刻度清晰,指针灵巧。

“工部匠作监连夜赶制的。”来人摘下斗笠,露出一张清瘦面孔,正是马寻之子马文远。他本在徽州教书,此次奉父命秘密北上督造航海器械。“父亲说,没有精准测纬工具,远洋便是送死。这仪器虽不如西洋原版精密,但误差不超过半度。”

陈九渊眼中放光,小心翼翼捧起一架端详:“此物若能批量仿制,我大明船队何愁不能纵横四海?”又问,“可有罗盘改进?旧式磁针常偏移,尤其过赤道后更是失灵。”

马文远点头:“已有对策。我们在磁针下方加了平衡环,又以银轴悬吊,减震防晃;另配一副‘天星对照表’,夜间可用北极星与南十字星校准方向。父亲还让人从波斯商人手中购得一块天然磁石,正在南京试炼‘永磁罗盘’。”

两人正说着,忽听外头一声轻响,像是有人跃上船舷。陈九渊立刻抄起短刀,却被马文远拦住。片刻后,一个黑影闪入舱内,摘下面巾,竟是锦衣卫千户陆炳??朱棣亲信,也是马寻安插在宫中的耳目之一。

“消息来了。”陆炳喘息未定,“皇上昨夜召见兵部尚书茹?,当面批驳其‘海防无用论’,并下令将浙江、福建三十六个沿海卫所的操演记录尽数调往兵部核查。另有密旨下发登州、宁波、泉州三地水寨,令其挑选熟悉风浪的老卒五百名,编入新设‘巡洋营’,由你陈九渊暂领参将衔,统归国舅爷节制。”

陈九渊听得热血沸腾,一拳砸在桌案上:“终于动真格的了!”

陆炳却神色凝重:“但也出事了。今日早朝,刑部尚书杨靖奏称,有人举报武英殿讲学内容‘蛊惑诸王,妄议祖制’,请求彻查。虽被皇上压下,可吏部侍郎赵勉已在暗中串联十余名御史,拟联名上疏弹劾国舅爷‘以私学乱政’‘勾结藩王,图谋不轨’。”

马文远眉头紧锁:“这些人宁可闭眼做梦,也不愿睁眼看世界!”

“这就是权斗。”陆炳冷笑,“他们怕的不是你说什么,而是你说了之后皇上竟然听了。自洪武以来,谁能让陛下改变主意?唯有国舅爷一人。所以,有人坐不住了。”

舱内一时沉默。良久,陈九渊低声道:“那我们还走吗?”

“必须走。”马文远斩钉截铁,“父亲说过,历史不会等犹豫的人。只要第一支船队成功返航,带回异域作物与海图,就能证明海路非但无害,反为富国强兵之基。届时纵有千夫所指,也挡不住大势所趋。”

陆炳点头:“我也这么劝殿下。朱棣已向皇上请命,愿以亲王身份监修《寰宇通志》,实则暗助舅舅统筹全局。沐春则借镇守云南之便,打通西南通往缅甸的商道,将来可作内陆补给线。朱桢更绝,竟说服父皇允许他在湖广试行‘军屯改制’,把荒废田亩重新划归士兵耕种,收成三七分成,朝廷得七,兵户得三,士气大振。”

窗外海浪拍岸,仿佛天地都在应和这一场悄然掀起的变革。

次日黎明,渔村百姓只见一艘不起眼的渔船缓缓离港,船上不见旌旗,亦无官号,只有一面素白布幡迎风招展,上书四个篆体大字:**知行合一**。

船行七日,顺北太平洋暖流东去,首站抵达琉球中山国。当地国王尚巴志闻讯亲迎于那霸港,献上珍珠玳瑁,并惊叹于明船竟能精准测算潮时,分秒不差。陈九渊依马寻所授礼仪,赠其《大明律》一部、丝绸十匹、火绳枪两杆,又派随行通译学习琉球语言,绘制城防图与港口水深图。

临别之际,尚巴志私下问道:“贵使远航,可是为了寻仙山不死药?”

陈九渊笑答:“非为长生,乃为民生。我们要找的是能养活千万人的粮食,而非虚无缥缈的丹丸。”

船再南下,穿越黑潮支流,进入台湾海峡。此时正值季风转换期,风向不定,险象环生。一日深夜,?望哨忽然高呼:“前方礁石林立!左舵避让!”众人惊醒,只见一片暗礁如巨兽獠牙横亘海面,稍有不慎便会船毁人亡。危急关头,马文远取出六分仪测定星辰高度,结合舅母所绘海图判断此处为“彭湖列岛”西侧险滩,遂下令降帆改桨,贴着浅水区蛇形穿行,终化险为夷。

登岛休整时,船员发现岸边沙土肥沃,野生甘蔗丛生,更有大片藤蔓植物结着紫红果实,尝之微甜多汁。随行农官辨认后惊喜道:“这是番薯!原产南洋,耐旱高产,亩收可达千斤以上!”

众人如获至宝,立即采集块根与藤苗,封存于陶罐之中。又有猎手捕获数只野鹿,剖腹时竟在胃中发现玉米粒??一种从未见过的金黄谷物,穗大粒饱,显然已在岛上自然繁衍多年。

“父亲料事如神!”马文远激动难抑,“红薯与玉米皆可在贫瘠山地种植,一旦引种内地,足以解决饥荒难题!”

船队继续西行,抵达吕宋群岛。当地土著部落起初持矛戒备,待见明军并无侵掠之意,反而以铁锅、盐巴交换水果木材,渐渐放下敌意。某日,一名部落长老主动来访,用残破汉语讲述一段奇闻:数年前曾有“红发碧眼之人”驾铁壳大船而来,手持喷火长管,杀人无数,抢走黄金后扬帆而去。

“他们自称‘佛朗机’,住在极西大洋之外。”长老颤声道,“据说他们的船不用帆,靠火推动,日夜不停。”

陈九渊与马文远对视一眼,心中俱是一凛??这分明是蒸汽动力船的雏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