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众仙俯首 > 第434章 风穗过往(第2页)

第434章 风穗过往(第2页)

>“当最后一个愿意写信的人停下笔,这个世界也就不再需要神了。”

字迹熟悉至极??正是阿姐的手笔。

许怀安心口剧震。他抬头欲问,老僧已悄然离去,只余铃声渐远,消失在暮色之中。

那一夜,他彻夜未眠。烛火摇曳,映照四壁斑驳。他反复思索这句话的含义。难道“信世”的终结,竟是源于人们的自愿沉默?可若沉默不再是压抑,而是一种选择呢?若人们终于明白,不必靠文字来证明爱、来承载痛、来维系关系呢?

他忽然想起沈知意的话:“真正的沉默,不是无声,而是明知该说却不说了。”

也许,这才是最高级的表达。

翌日清晨,他背上布囊,再次启程。这一次,目的地不是极北,也不是归墟,而是散布在九州各地的“信冢”??那些埋葬废信的地方。他曾下令禁止焚烧残信,改为集中安葬,称之为“信魂归所”。如今三年过去,这些坟场竟都长出了奇异的植物:有的开出半透明的花,花瓣如纸;有的结出果实,剖开后内里全是密密麻麻的小字;更有甚者,夜间会发出微光,照出过往信件的片段影像。

他在第七座信冢停留最久。此处位于东海之滨,原是一片盐碱荒地,如今却被一片银白色树林覆盖。树干如玉,枝叶似绢,每一片叶子上都浮现出曾经被焚毁的信文。当地人称其为“忆林”,说每逢月圆之夜,林中便会响起低语声,仿佛千万人在同时诉说心事。

许怀安走入林中,脚步轻缓。忽然,一阵风吹过,无数叶片簌簌作响,文字如潮水般流动重组,最终在一片最大的叶子上凝聚成一句话:

>“你说你不恨我走,可你用了二十年才敢说出这句话。”

他浑身一震。

那是阿姐的声音,透过亿万字粒的共鸣,穿越时空而来。

他跪在树下,泪水滑落。他知道,这不是幻觉,也不是回响。这是“信世”进化后的形态??文字不再依赖纸张,情感不再拘于语言,一切曾被书写、曾被压抑、曾被遗忘的,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新的载体。

他伸手抚过树干,触感温润,如同抚摸阿姐的手背。

“我不是不敢说,”他喃喃道,“我是怕说了,你就真的不见了。”

树影婆娑,风止语歇。片刻后,又一行字浮现:

>“现在你可以放心说了,因为我已经不在‘找’你,而在‘懂’你。”

许怀安仰面躺下,任星光洒落眼睑。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仿佛多年背负的愧疚、执念、遗憾,都被这棵树吸收,转化为新生的叶脉。

他决定不再编纂《信世纪》后续。最后一章,他只写了三句话:

>“信,始于孤独,终于理解。”

>“话,不必说完,人才完整。”

>“而我,终于学会在不说中,与你重逢。”

回到归墟台时,已是寒冬。院子里积雪盈尺,唯有一株桃树孤然挺立,枝头竟绽出一朵早春的花。许怀安拂去雪花,发现花蕊中藏着一张微型信笺,展开一看,依旧是那清瘦娟秀的笔迹:

>“弟弟,你不必再来找我。”

>“你已经是我写过的最美的句子。”

他将信贴在胸口,久久伫立。

风起了。檐下铃舌轻晃,清音袅袅,如歌如诉。

远处山峦静默,人间灯火点点。有人正在提笔,有人正把信折好投入井中,有人握着亲人的手,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

许怀安转身进屋,关上门扉。

他知道,信世并未终结,而是进入了另一种轮回。文字不再统治人心,而是成为桥梁,而非牢笼;沉默不再是缺憾,而是一种丰盈的选择。

他坐在灯下,磨墨,铺纸,提笔。

这一回,他不再为任何人而写。

他写道:

>“从前有个孩子,他写了第一封信,却没有寄出去。但这不要紧,因为写作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抵达。”

墨迹未干,窗外桃树轻颤,一朵花瓣飘落,恰好盖住最后一个句点。

铃声再响,悠远绵长,似有若无。

这一次,连风也学会了沉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