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 > 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幕徐开7(第1页)

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幕徐开7(第1页)

噼啪……

篝火燃烧发出的响动,在寒夜下显得有些突兀,火星随着寒风四散,转瞬湮灭,仿佛没有出现过一般。

火光摇曳中,冷与热交织。

南军临时驻所,中心一带将帐。

太史义神色凝重,双手按在桌案上,目光紧锁于摊开的舆图上,聚在左右的将校,神情肃然的盯着舆图。

自虞都传来军令,他们便在宣武道境内驻扎,全军对外封锁消息,对内严控士卒出入,严奉南军大将军府所发军令。

“中郎将,你说对东吁叛逆一战,荣国公是打算怎样打的?”

龙虎校尉苗铁军看了眼左右,遂对太史义问道,声音低沉而谨慎,“直到现在,荣国公未发一道军令,我军仍按军令在此驻扎,这给宣武道上下可是不小的压力啊。”

“除却我部外,恐在宗庆道的北军先遣,给地方的压力同样不小,毕竟东域一带哗变被镇压,且期间还闹出不少事来,地方所属官吏本就人心惶惶。”

“是啊中郎将。”

继苗铁军话音落下,一都尉低声说道:“东吁叛逆出此大乱,而所属权贼周钊敢出兵进犯我朝东域,如此行径纵使能短暂隐瞒,但时间长了可就说不准了。”

“我等此前奉旨离都,与北军一道赴东域镇压哗变,这属东域的诸道府县治下,情况有多复杂,您也是知道的。”

讲到这里时,那都尉看了眼左右。

“你们的担忧,本将知晓。”

太史义轻呼一声,双手按着腰带,目光却未离开舆图,“真要是东吁叛逆所做之事,经我朝东域向外散播开来,如此这战略优势就不明显了。”

“不过军令既已明确,即便我等再怎样心急,可在荣国公的军令没有传达前,我军是不能擅离宣武道境内的!!”

“况且……”太史义缓缓抬眼,目光如刃扫过帐中诸将,“东吁叛逆虽乱,但其背后是否有外势牵连尚不明朗。朝廷封锁消息,正是为了不惊动潜在之敌。”

“再者言,我朝将对东吁叛逆发起的攻势,规模定然不小于正统五年的那场北伐,包括本将在内,我等都是参与过那次北伐的,这其中有多少需要筹备的,本将不说,尔等也应该明白。”

讲到这里,将帐内的气氛变了。

相较于苗铁军这些将校,站在一起的昌封,李斌,徐彬,上官秀,韩城几人,心中是有各异思绪的。

透过这些天的观察,他们不难看出一点。

即这些将校,对荣国公孙河要挂帅指挥东吁一战,他们心中是有顾虑的,是有不信任的。

为何有这种想法,其实他们都是能理解的。

荣国公久居朝中,近年少有亲临战阵,而东吁地势险恶,民情殊异,非熟谙边事者不能制胜。

而对东吁一战,对本朝又意义非同。

私底下是有几股声音的,如果定国公孙斌能够挂帅出战,那恐怕更能稳握胜机,即便是定国公不能出战,那南军大将军也是可以的啊。

得知这些的昌封等人,心中亦不免泛起波澜,甚至他们还在心中默契的联想到一点,恐远在宗庆道的北军,也是有这样的波动的,要真是定国公不能挂帅出战的话,那北军大将军无疑是最合适的。

经历过北伐一战的昌封、李斌等人,可不是先前未经战事洗礼的勋贵子弟了,他们眼下已是合格的战将了。

年纪尚轻,这在南北两军不算什么,在中枢更算不得什么。

要知道在中枢所辖精锐中,羽林军中有半数将领甚至年岁还没有他们大,在中枢所辖精锐中,不是以年龄、出身来论一切的,而是以战功与能力定高下的!

这也使昌封、李斌他们无不担心一点。

如今对东吁之战还没有打响,可南北两军先遣之中,却已有质疑、担忧的思潮出现,如果荣国公孙河不能解决好此事,这种情绪蔓延开来,势必动摇军心。一旦前线将帅失和,或因猜忌延误战机,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这样的事,昌封他们是能理解的。

毕竟在当初北伐一战中,定国公孙斌,成国公张恢是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这是征服了将士之心的。

再一个荣国公孙河呢,虽说是立下过汗马功劳,且在朝执掌着都督府,但此前在朝的表现可就不好评价了。

对于中枢所辖精锐,尤其是凭借北伐大捷敕爵、晋升、授赏的群体,他们对天子是绝对忠诚的,毕竟没有天子,就不会有他们今日。

“在没有军令传达之前,类似这样的言论,本将不希望在军中传开!!”在昌封一行思绪万千之际,太史义冰冷的声音响起。

“与其在这里妄加揣测,倒不如把精力都放在操练上,特别是死战营的编练,务必给本将重视起来,听明白没有!!”

“明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