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罢茶水,稍微歇息过片刻,戚淑婉被竹苓和婢女服侍着换上钗钿礼衣,又随萧裕入宫去拜见帝后。这不是她初次入宫,前世在崔景言高中状元之后,她曾因状元夫人身份得召入宫觐见皇后娘娘。那时皇后娘娘得知她为崔景言操持家中一应事务,令其无后顾之忧,再三称赞,予她许多赏赐。
但也唯有那一次。
她同皇后娘娘未说得几句话,不过一问一答,不多时便告退了。
回想起来,皇后娘娘待人颇为和气。
那时入宫心下难免忐忑,所有的不安在见得皇后娘娘之后消失不见。
只未曾想过这辈子会以宁王妃的身份与皇后娘娘相见。
也不知皇后娘娘如何看待她这个宁王妃。
软轿最终在乾清宫外停下,乾清宫正殿内,皇帝陛下与皇后娘娘已经在等候,除此之外,太子殿下、太子妃以及长乐公主也在这里。王爷大婚终究不比太子大婚来得庄重,亦少了些繁琐规矩,戚淑婉随萧裕入得殿内,上前先与帝后行礼请安,敬过茶、改过口后,她再见过太子与太子妃,最后是长乐公主见过兄嫂。
这是戚淑婉初次见永丰帝。
皇帝陛下已至不惑之年,眉目深刻,不怒自威,无须细看便瞧得出宁王同陛下有几分相像。
在记忆中那个待人和气的皇后娘娘今日再见亦未让戚淑婉改变想法。同她说话时皇后娘娘始终面有笑意,又赏赐她一套赤金红宝石头面,这让她略放下心。
皇后娘娘的见面礼给得重。
想来当初继母入宫求得换亲一事,皇后娘娘并没有多少的不满。
太子殿下与太子妃,戚淑婉同样是第一次见。
不过,她对太子和太子妃是有所了解的。
宁王与太子殿下乃一母同胞的兄弟,皆为皇后娘娘所出。算一算,今年太子殿下应当是二十四岁的年纪。而太子妃出身自钟鸣鼎食的谢家,名唤谢雪晴,坊间一直有太子与太子妃恩爱无双的传言。
戚淑婉含笑望向端庄娴雅、容颜如玉的太子妃,轻轻唤得一声“皇嫂”,换来一对紫玉镯子并一对紫玉耳坠。太子妃如皇后娘娘一般,待她和气。
而长乐公主之前在谢家的赏花宴上便见过面。
那日在谢家的相处没有不愉快,今日再见,戚淑婉瞧她也亲切,长乐公主萧芸亦甜甜唤她“三皇嫂”,听来全无勉强之意。她顿时心中有数,无论她因何嫁给宁王,他们不介意其中曲折,愿意接纳她。若没有这一点作为基础,可以想见往后的相处会十分艰难,好在不是那样一回事。
一一拜见过,永丰帝又说得几句勉力的话便道有朝务要处理,起身离开。
太子殿下也随皇帝陛下离开了。
送走皇帝与太子,赵皇后拉着戚淑婉的手道:“时辰尚早,且去我那儿坐一坐。”长乐公主也上前挽着她胳膊,“三皇嫂,去吧去吧,我有许多话想同你说。”
戚淑婉微笑看向萧裕。
萧裕说:“正巧我也有事寻皇兄,王妃便去母后宫中蹭两盏好茶,迟些我再去接你一道回府。”
宁王发了话,戚淑婉便应下赵皇后。之后他们从乾清宫出来,萧裕去见太子,戚淑婉同太子妃与长乐公主各乘软轿去往皇后娘娘的凤鸾宫。
因凤鸾宫与乾清宫相距不远,未及一刻钟,轿辇在凤鸾宫外停下。戚淑婉从软轿上下来,同样下得软轿的长乐公主又笑吟吟且态度亲昵来挽她的胳膊,一面带她步入凤鸾宫正殿一面问:“三皇嫂你同我说一说,先前可是曾赠三皇兄一捧桃花花枝?”
“确有此事。”
戚淑婉不知长乐公主为何提起此事,只不否认,又问,“长乐怎提起这个?”
长乐公主狡黠一笑:“三皇嫂这样问我,定是什么也不知了。那我可得说道说道,三皇嫂赠三皇兄那捧桃花,花儿谢了,那枯枝我三皇兄且还留着呢,宝贝得紧。我从未见过三皇兄如此,实在惊讶,才会……赴谢家赏花宴,见你一面。”
走在前面的赵皇后与太子妃将长乐公主的一番话听得一清二楚。
两个人皆笑起来,似乎见怪不怪。
反而戚淑婉有些摸不着头脑:王爷竟将她看得这样重?当真看重,岂会大婚之夜让她一个人?想来其中有所误会,若非误会,则是王爷有意为之。
恰如那时在谢家赏花宴后,王爷骑马送她回永安侯府。
但只是做给外人看的,以平息流言。
纵然真相是另一回事却不能拆宁王的台,戚淑婉配合羞涩一笑,像因羞赧而说不出话。一时便又听太子妃说:“远不止这桩,我记得之前有一回,三弟专程进宫寻母后,只为求母后亲自下厨做点心。”
入得殿内,太子妃扶赵皇后在上首处坐下来,继续道:“三弟向来不喜甜,那时不知缘由,后来听闻三弟捎上食盒出宫,那糕点可是送去三弟妹府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