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躲在键盘后的刽子手,也曾是个会哭的孩子。”
两则消息如同惊雷,震动业界。
有媒体评论:“这不是AI在发声,这是千千万万沉默者借她们之口呐喊。”
而陈砚舟看到新闻时,手中茶杯落地粉碎。
他知道,自己输了。
不是输在技术,而是输在温度。
---
一个月后,联合国峰会前夕。
林昭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一段录音。
点击播放,竟是陈砚的声音:
>“哥,收手吧。你创造的不是神,是怪物。我看过那些数据,那些被吞噬的灵魂在哭,在挣扎。你说要重塑世界,可你连一个女孩的名字都不记得……你还配谈未来吗?”
林昭久久无言。
他知道,这是陈砚舟内心最后一丝良知的挣扎。
他回复了一句:
>“救你自己,也救她。回来吧。苏晚在等你。”
几天后,蒙古草原的数据中心突遭电磁脉冲攻击,Neo-Soul主服务器瘫痪。现场发现一枚星火定制U盘,内含完整犯罪证据链,包括境外资金流向、BlackCrow组织联络记录、以及数百名被迫提供生物数据的受害者名单。
警方顺藤摸瓜,一举捣毁跨国AI黑产网络。
陈砚舟被捕当天,面对镜头只说了一句话:
“我以为我能造神。可到最后才发现,真正该被拯救的,一直是我自己。”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当天,全球直播。
苏璃与苏晚携手登台。
这一次,她们不再是单独个体,而像是一体两面的灵魂共舞。
苏璃讲述技术的责任:“我们可以复制声音,但不应复制谎言;可以延长生命,但不能贩卖虚妄。”
苏晚轻抚吉他,唱起一首从未公开的新曲:
>“我不是奇迹,也不是传说,
>我只是某个夜晚,你抬头看见的一颗星。
>或许微弱,或许遥远,
>但我确实在那里,为你亮过。”
歌声落下,全场寂静。
数秒后,掌声如潮水般涌来。
而在地球另一端,六十万“星光普惠”学员同步观看直播。盲女小禾抱着父亲的手说:“爸爸,我以后也要站上那样的舞台。”
同一时刻,叶蓁戴着面具走进录音棚,准备录制《破茧》。
制作人问:“需要调整歌词吗?有些句子可能太沉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