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铅笔小说网>朱元璋的官,狗都不当 > 第一百八十九章 交易(第2页)

第一百八十九章 交易(第2页)

同时,《明政公报》推出特别专栏《假如没有问政日》,设想若无监督机制,这十起案件会如何发展:某知府将继续侵吞治河款,导致堤坝溃决,淹没三州十八县;某粮道将持续克扣军粮,致使边军哗变,引敌入境……

舆论瞬间逆转。百姓怒吼:“谁说问政扰政?它是救命的绳!”“我们要的不是宽松,是公平!”许多地方自发组织“护制盟”,誓言捍卫李可留下的每一项规则。

就在此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福建泉州港外,一艘远洋商船缓缓靠岸。船上走下一名肤色黝黑的青年,怀抱木匣,直奔当地问政台。他自称是郑和船队旧部,十年前随舰队远航西洋,途中听闻国内新政大兴,百姓当家作主,心中激荡不已。此次归来,特将沿途所见整理成《万国风物志》,并附各国治理得失评述,献予朝廷。

“我在爪哇见到国王独断专行,百姓如牛马;在锡兰,贵族世袭,贫者永不得翻身;唯有我天朝,能让一个农夫站在县令面前质问他为何少拨一斗种粮!”青年热泪盈眶,“我原以为这是传说,直到亲眼看见家乡的问政榜、烽火箱、监督团……这才明白,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不在疆域之广,而在民心之明。”

他的《风物志》很快呈送御前。建文帝通宵阅读,感慨万千。次日便召集群臣,宣布一项惊人决策:今后凡出使外国者,必带三样东西回国??一是异邦法律条文,二是民生治理案例,三是百姓对本国官员的评价信件。设立“海外观政司”,专门研究比较政治,取长补短。

“李公教会我们向历史学习,现在我们要向世界学习。”皇帝坚定地说,“制度不死,不仅因为坚守,更因不断进化。”

几年过去,变化悄然发生。

科举考场新增一门“国际治道”策论题,要求考生分析罗马共和国衰亡与权力监督缺失的关系;太医院开始翻译阿拉伯医书,并引入患者满意度评分制度;连宫中太监也成立了“内廷自律会”,每月公布采买清单,接受宫女举报。

最令人震撼的,是一场发生在京城菜市场的风波。

一名菜贩被发现短秤,顾客当场拨打“政务热线”。不到一刻钟,市监局人员赶到,依法处罚。谁知次日,该贩的妻子来到问政台哭诉:“我家男人残疾,靠卖菜养活老母幼子,罚得太重,求大人开恩。”

此事迅速引发争论。有人坚持“规则至上”,认为徇私即是腐败开端;也有人呼吁“人性化执法”,指出制度应有温度。

陆明远没有立即表态。他下令将此案列为“全民讨论案”,在全国五百个问政台同步举行听证会,邀请法官、学者、市民代表辩论。最终,朝廷出台新规:轻微违规且确有困难者,可申请“公益代罚”??通过参加社区服务抵扣罚款。

“法律要有刚性,也要有柔光。”陆明远在奏折中写道,“李公所立之制,不是冰冷的枷锁,而是温暖的护栏。它既防恶,也护善。”

这一理念深入人心。人们渐渐明白,真正的清明,不只是惩罚坏人,更是让好人活得更有尊严。

又一个春天来临。

应天府外,李可墓前百花盛开。一群少年列队而至,每人手中捧着一块石头,上面刻着一个名字??那是过去一年中被查处的贪官名录。他们将石头堆砌成碑林,命名为“浊者冢”。

一名少女上前朗诵:“你们的名字不会载入史书,但你们的罪行,将永远提醒后来者:莫伸手,伸手必被抓。”

诵毕,孩子们齐声高唱《问政歌》。歌声飘向远方,与学堂读书声交织在一起:

“好人赢了。

清者自清。

浊者必亡。

规则不死。”

暮色四合,一只信鸽掠过山岗,飞向皇宫。鸽腿上绑着最新一期《全国监督动态》简报:本月共受理举报两千一百零三条,查实率百分之六十八;百姓满意度达百分之九十四;又有两名退休高官因隐匿财产被追责……

建文帝展卷reading,嘴角微扬。他抬头望向星空,仿佛看到那个瘦弱的身影仍在灯下疾书,笔尖流淌着不灭的信念。

他知道,这个国家或许仍有瑕疵,仍有暗角,但只要千万双眼睛依然清醒,只要一代代少年仍会背诵那四句话??

光明,就不会熄灭。

风拂过钟楼,警世钟轻轻震颤,虽未敲响,却似有余音缭绕,久久不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