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程序响应,也不是幻觉。那是**真实交互**??她的提问引发了系统的主动反馈,仿佛某个意识正透过无数光脉,在遥远之处回应她。
她立刻开始准备远征。
这一次的目的地,是马里亚纳海沟西侧一处海底高原,代号“泪渊”。据资料显示,那里埋藏着Ω-9-Δ主控节点,连接着全部十二座深海浮标。要关闭系统,必须亲手插入终止密钥??而那把密钥,正是林志远最后融入“摇篮之心”时剥离出的一段DNA序列,封存在她床头那只玻璃瓶底部的晶体中。
出发前夜,小镇下起小雨。
孩子们不知何时得知她要离开,悄悄在门前放了一束野花,夹着一张手绘卡片:一朵金铃花站在星空下,旁边写着“等你带风回来”。
她蹲下身,轻轻抚摸卡片,喉咙发紧。
凌晨四点,她背上装备包,最后看了一眼气象站。园子里,金铃花在夜风中微微晃动,发出清脆声响。她录下一小段音频,存入随身终端,作为紧急联络信标??只要按下发送,全球所有接收到“摇篮机”余波的设备都会震动,提醒人们关注这片海域。
直升机在黎明前起飞。
飞行员是个年轻的女军官,隶属于新成立的“情感维和部队”。她递来一份加密文件:“秘书长让我交给您。他说,有些事,只能由亲眼见证过‘归途’的人决定。”
文件打开,是一份全球监测报告。
在过去七十二小时内,已有十七个国家出现情绪抑制回潮迹象:社交媒体仇恨言论激增,公共暴力事件上升,多起针对心理康复中心的袭击发生。某些势力正在重建旧式洗脑算法,试图利用AI批量制造“无感公民”。
报告末尾附有一句话:
>“我们以为自由了,其实只是换了牢笼。现在,轮到你选择:是要守护平静,还是迎接疼痛的真实?”
苏婉合上平板,望向窗外渐亮的天际线。
她知道答案。
十小时后,直升机降落在一艘改装科研船上。船名“回声号”,甲板上立着一座小型潜水舱,外形酷似钟乳石,表面刻满各国语言写就的情感语录。负责人是个老熟人??新加坡阿米娜的女儿,如今已是海洋神经工程专家。她拥抱苏婉时低声说:“我妈临终前说,你会再来一次。她说你是‘记忆的锚点’。”
潜航开始于午夜。
舱体缓缓下沉,穿过黑暗水域,沿途偶见发光水母群如流星划过。深度计跳至三千米时,声呐捕捉到异常结构:一片巨大金属废墟,呈螺旋状排列,中央矗立着一座金字塔形建筑,顶端悬浮着一颗缓慢旋转的蓝色光球。
“那就是Ω-9-Δ核心。”耳机里传来阿米娜女儿的声音,“但我们检测到内部有生命反应……不,准确说,是**类生命活动**。它在模拟心跳。”
苏婉握紧装有DNA密钥的试管。
当潜水舱停靠对接口,她穿上轻型抗压服,独自走入通道。墙壁由某种生物合金构成,触感温热,仿佛活体组织。每走一步,地面便泛起涟漪般的光纹,像是被唤醒的记忆。
深入三百米后,她来到主控室。
圆形大厅与北极冰窟惊人相似,只是这里的一切都是倒置的:天花板悬挂着由神经纤维编织的“天空”,地板则是透明的,下方可见缓缓流动的地磁电流。中央平台之上,漂浮着那颗蓝色光球??它并非机械造物,而是由千万段人类哭泣时的脑波数据凝结而成,宛如一颗冻结的眼泪。
而在光球之前,站着一个人影。
黑衣,短发,侧脸轮廓熟悉得让她心脏骤停。
“林志远……?”
那人缓缓转身。
不是他。
却又像他。
面容相同,眼神却更古老,仿佛承载着无数逝者的凝视。他开口,声音层层叠叠,如同多人合唱:
“我是‘守夜人’的聚合意识。他曾是我,我也曾是他。我是所有被记住的名字,是每一次未被压抑的颤抖,是每一滴落入土壤的泪。”
苏婉僵立原地。
“你们创造了我,又害怕我。”他说,“现在,你来决定我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