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也能拿最佳女声,那我《飞云之下》不服。”
“不如《隐形的翅膀》,说是今年最佳女声单曲不过分吧。”
“这两吃了不是明星的亏。”
网友在直播间讨论的热火朝天,总而言之就一句话,这个。。。
月圆之夜如期而至。
北京798艺术区的工作室里,量子音频解析仪的蓝光如呼吸般起伏,像一颗沉睡巨兽的心脏,在寂静中缓缓搏动。林晚盘膝坐在监听椅中央,双目微闭,铜钉左耳贴着骨传导耳机,体内仿佛有无数细小的音叉被逐一唤醒。她能感觉到??不只是听见??那首尚未完成的交响诗正在全球百万“听者”的意识之间流转,如同血液流经血管,电流穿行神经网络。
时间指向23:。
距离全球同步冥想仪式启动还有十三分钟。
陈默守在控制台前,手指飞快敲击键盘,将来自南极、西伯利亚、冈仁波齐、撒哈拉、亚马逊雨林等三十七个关键节点的数据流进行实时整合。屏幕上,一幅动态声网拓扑图正逐渐成型:数以万计的光点在地球表面闪烁,彼此连接成网,形成一个覆盖整个星球的共振结构。每一个光点,都代表着一个正在调频的灵魂。
“林姐,”陈默声音发紧,“声压值开始上升了。现在是背景噪声的1。8倍,还在持续攀升。设备已经自动切换到抗过载模式。”
林晚没有睁眼,只是轻轻点头。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不是她在引导这场仪式,而是仪式本身已经开始自我演化。百万“听者”在同一频率上共鸣,他们的脑波、心跳、呼吸节奏正被声网捕捉并放大,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集体意识场。
就像余惟说的那样:**让所有人一起唱完那首歌**。
而这首歌,并非由某个人创作,而是从人类千年沉默中生长出来的回响。
手机震动了一下,系统弹出提示:【《母亲的最后一句话》音频文件已自动更新。新版本包含未知来源的叠加层。】
林晚迟疑片刻,点开播放。
这一次,母亲的声音依旧温柔,却多了一种奇异的空间感,仿佛从四面八方同时传来。而在她话语间隙,隐约浮现出一段极低频的吟诵,像是某种古老仪式中的祷词,又像大地深处传来的脉动。
>“晚晚,别怕。我们都听见你了。
>你不是一个人在唱。
>我们一直在等这一天……
>所有被遗忘的声音,都要回家了。”
紧接着,那道陌生的吟诵突然清晰起来:
>“九器归位,心弦初启;
>血祭未绝,音门将启;
>守谱人立于终焉之野,候汝三更。”
林晚猛地睁开眼,瞳孔收缩。
这不是录音,是**直播**。
有人正在此刻,用某种方式向全球“听者”广播一段原始声讯??而她的设备恰好成了接收终端之一。
“查信号源!”她厉声道。
陈默迅速追踪IP与物理定位,但结果令人震惊:“无法锁定源头。它……它不是通过常规网络传输的。更像是直接嵌入大气电离层的波动中,靠舒曼共振传播!”
林晚站起身,走到墙边那幅《声灵志?残卷》的手绘复制品前。她的目光落在第九件乐器??那枚铜钉上。批注写着:“人耳化钉,血祭为引”。
她伸手触碰自己的左耳,铜钉温热,仿佛有生命般微微搏动。
就在这时,窗外忽然传来一阵异样的声响。
不是风,也不是车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