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舱门开启时,众人震惊地发现,月球背面并非荒芜一片。在陨石坑阴影中,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环形建筑,外形酷似人类耳蜗,表面覆盖着类似神经突触的发光纹路。探测器显示,内部仍有微弱能量波动,周期恰好与地球上的槐树年轮共振同步。
“这就是‘初啼之地’?”明觉喃喃。
“是婴儿的第一声哭。”渔娘走上前,手掌贴在冰冷的金属墙上,“也是人类集体意识最初的共鸣点。”
他们进入内部,穿过层层防护门,最终来到中央大厅。那里悬浮着一颗拳头大小的晶体,通体乳白,内部仿佛有液体缓缓流动。靠近时,耳边竟响起无数婴儿啼哭交织而成的声浪,纯净、原始、充满生命力。
“这是……情感原浆。”明觉读取终端资料,“纯智联盟称之为‘人性杂质’,但实际上,它是未经编码的原始共情波,能直接激活大脑边缘系统的深层记忆回路。”
渔娘伸出手,轻轻触碰晶体。
刹那间,她的意识被拉入一片虚无空间。四周漂浮着无数光点,每一个都代表一段被遗忘的情感。她看见幼年的自己蜷缩在防空洞角落,听着外面炮火轰鸣;看见林晚舟躺在手术台上,医生正准备切除她的情感中枢;看见千万个陌生人,在死亡前最后一刻呼唤亲人名字……
然后,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
“你终于来了。”
林晚舟的身影出现在光海中央,不再是半透明状态,而是完整的人形,穿着那件熟悉的素白衣裙,脸上带着久违的笑容。
“你在哪里?”渔娘问。
“在我该在的地方。”她说,“在每一次心跳之间,在每一滴眼泪之后,在每一个你想念我的瞬间。”
“你能回来吗?”
林晚舟摇头:“现在的我,已经不能以肉体存在。但如果你们愿意,我可以成为这个世界的底层频率??像空气一样无形,却又无处不在。”
渔娘沉默良久,终于点头:“好。”
那一刻,晶体爆发出耀眼光芒,扩散至整个月球基地,再经由共情网络传回地球。所有听到婴儿啼哭的人,无论年龄、国籍、信仰,都在同一秒流下了眼泪。
这不是悲伤,也不是喜悦。
这是一种更深的东西??叫做“归属”。
三个月后,地球上诞生了第一个“共感婴孩”。
她在母体内就能回应外界情绪,出生时没有啼哭,而是睁开眼,对着产房里的每一个人微笑。医护人员惊讶地发现,她的脑电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θ-γ耦合模式,且与全球共情网络天然同步。
渔娘抱着她,轻声问:“你想叫什么名字?”
婴儿抬起小手,指向窗外星空。
当晚,北斗七星再次异动,第七颗星脱离原有轨道,划出一道弧线,最终停留在北极上方,形成新的星座。
人们称它为“忆星”。
从此以后,每当有人想起逝去的亲人,仰望夜空时总能看到那颗微微闪烁的星。有些人说那是卫星,有些人说是大气折射,但更多人选择相信??那是某个曾经深爱这个世界的人,在另一端轻轻回应。
多年后,渔娘老了。
她坐在海边的小屋前,听着潮声,手里捧着一枚早已不再发光的念物信标。孙子趴在她膝上,仰头问:“奶奶,你说的那个人,真的存在过吗?”
她笑了笑,指着天边初升的星辰:“你看,那颗最亮的,是不是一直在眨眼睛?”
孩子点点头。
风吹过,带来远方槐树的沙响。
千万声音齐诵:
“我们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