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知味将信将疑,随他上了驴车。
穿过横桥子、再过下土桥,一路沿着汴河,往西北方向去,很快到了旧曹门。江知味在沿途,见到了许多熟悉的风景。
这条路,这些日子她时常有往来。往马行街是这么走,去沈寻的静心苑也是。
正当她拉开车帘四下探看之际,驴车缓缓停下,孙牙人在她身侧,温声道:“江娘子,咱们到了。”
此处毗邻旧曹门,过了护城壕,江知味认出,这一带就是汴京城里出了名的土市子,一个白日里集市热闹、相当繁华的地方。
这条街上,有酒店、茶坊、瓦子无数。顶有名的潘楼酒店、中山正店,还有秦家瓦子、里瓦子都在这一带。
孙牙人一边引路,一边同她介绍整条街道的店铺组成:“江娘子,到了,你看右手边。”
右手边是一间茶坊。此刻两名工匠,正站在木梯子上,揭下门头上挂的招牌。那招牌歪了一角,江知味便顺着它的走向,歪了头去看。
——山子茶坊。
“江娘子此前,可听说过这个茶坊?”
江知味摇头:“汴京城里五步一家茶摊,十步一个茶坊,实在太多了,分不清。”
孙牙人听得直笑:“那这家茶坊可不一样。”说着推门,带人往茶坊里头走去。
甫一进门,江知味就惊呆了。四进深的茶坊,装潢得跟电视剧里的仙宫洞府一样。
从外头看,只觉得这铺子规模挺大,没想到里头修了鱼池、假山、洞桥,地上摆了花样繁多的绿植、灯饰,上方的椽子上,还挂下许多薄纱制的飘带。
仙气飘飘的,很像后世的网红打卡点。
果然,孙牙人的一席话,也证实了这一点:“此处的仙洞、仙桥,曾是官宦人家仕女的夜游必经地。尤其到了夏季的晚上,这里总是挤挤挨挨,那店家便在茶坊中点灯、放冷烟,雾蒙蒙的,简直和人间仙境一样。”
这倒是叫江知味好奇了:“那为什么如今不开了?”
孙牙人轻咳一声:“正如娘子所说,汴京城里的茶坊十步一间,实在太多了。再说这茶坊里的仙景虽美,看着看着,总有被人看
腻的一日。再要推翻了重来,本钱上又扛不住。”
“那店家经营不下去,才留了个这么好的地段给江娘子,您说是不是巧。”孙牙人几番恭维,又把话头带到江知味身上。
地段好,人流大,这是江知味要求的前提。
人多的地方难免竞争激烈,但江知味一点儿不虚,要的就是在这条经营之路上,杀出一条血路来,她对她的厨艺,有着绝对的信心。
加上她的经营秘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夹带一个灵活的脑筋,保准把那些个酒店食肆打得落花流水。
这对她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唯一能难倒她的,只有一个现实问题:“这样的铺面,赁钱不便宜吧?”
孙牙人笑,伸手比划了数:“机会难得。您不知道,等着租这铺面的有得是。我这不是看江娘子早早约了我,这才今日头一个,便带江娘子来看了。”
江知味蹙了下眉。
按他比划的,每月租金十五贯,还仅仅是一进的店面,这个价钱,要把四进都合拢来,得往六十贯去了。
这价钱也太夸张了。她来之前,可不是没了解过,这会子价值五千贯的屋子,连宅带院的那种,月租金也才九十贯。
而这家茶坊,看起来地理位置是不错,但院子小,又非临河建筑,显然不值这个价钱。
这位一口一个阿谀奉承的孙牙人,竟然当着她的面坐地起价。江知味摇头一笑,扭身就走。
孙牙人捏着丝帕,在她身后急匆匆地追:“江娘子,别走啊,价钱好商量,您若不满意,我再去跟房主好生商谈商谈。”
江知味走得头也不回。
于是一人在前,脚底生风。一人在后,追得花容失色、大汗淋漓。
因那“江娘子”的叫喊声接连不断,周遭不少路人,投来诧异的目光。
同样被喊声惊动的,还有刚陪沈老太太从浴佛会上回来,正要一脚迈入小苑的沈寻。愕然回头,就见着江知味一路小跑,向着他的所在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