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人震惊的是,账簿最后一页写着:“壬午年目标:案首苏录,价可议。”
苏录看到这个名字时,脊背发凉。
他们早就盯上了他。
而此时,朝廷钦差已至。
一道黄帛圣旨降于泸州,命:“着翰林院编修周文渊驰驿查办泸州院试舞弊案,凡有牵连者,不论品级,一体拿问。”随行还有东厂番子两名,专司监察地方官吏。
周文渊年约四十,面白无须,举止温雅,却是出了名的“铁面御史”。他入城当日,便召见苏录。
“你可知为何钦点你为调查突破口?”周文渊端茶轻啜。
苏录拱手:“晚生不知。”
“因为你写了那篇文章。”周文渊从袖中取出一份抄录稿,正是苏录第二篇策论,“‘士无信,则学为虚饰’??这句话戳到了太多人的痛处。有人恨你入骨,也有人视你为希望。而我们,需要一个干净的年轻人,来做这场清算的起点。”
苏录低头不语。
“我可以保你安全,”周文渊低声道,“但你要答应我一件事:继续读书,将来入朝为官。不是为了功名,是为了守住这份清醒。”
数日后,吕同知下狱,供出陈禄确曾收受贿赂,篡改入场记录。陈禄被捕,熬刑不过,招认幕后主使为已故吕维安遗留党羽,意图操控院试,培植亲信。而那笔五百两“抚恤金”,经查实系吕维安设局诱骗苏淮签字,事后拒不兑现,导致苏淮精神崩溃。
李宗胜遗体被妥善安葬,墓碑题曰:“义魂李君宗胜之墓”。民间自发祭祀,香火不断。
院试重开,延期一月。萧?亲自监考,吴为勇带兵环伺,再无丝毫疏漏。
放榜那日,晨雾弥漫,thousandsofeyesfixedonthered纸高墙。
鼓声三响,榜单揭晓。
第一名,案首,苏录。
人群中爆发出欢呼。苏满笑着拍他肩膀:“这次是你自己挣来的。”
苏录望着榜单上自己的名字,久久未语。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考试的胜利。
这是三代读书人的血泪换来的正名。
是伯父苏淮在九泉之下的瞑目。
是李承业父子用生命点燃的炬火。
他转身望向远处贡院钟楼,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飞檐翘角之上,宛如金甲披身。
那一刻,他忽然明白??
所谓状元郎,不止是文章冠冕天下。
更是以身为烛,照破黑暗。